导语:
即使到了立秋时节,秋老虎依旧霸气十足,高温不断,热气不散,只要出个门就能让你衣裳都是汗,但这不是关键,更可怕的是,如果你稍不提防,就有可能患上热射病!在潮湿闷热的空气中,热射病就好比一个隐形的、致命的杀手,潜伏在我们周围。你知道热射病究竟有多可怕,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预防吗?
说到热射病,感觉上好像并不令人陌生。电视新闻里,微博话题上,它时常被提及。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病,但要让你具体说说它的病状,病了有啥后果,我们似乎又一时词穷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下面,不妨跟随着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一探究竟?
一、热射病到底是何方“妖孽”?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啥是热射病。在夏天尤其是三伏天里,天气燥热,室外温度高于体温。如果你暴露在炎热的环境下过久,就会使得人体不能有效散热,从而导致体温调节机制失调,那么你就很容易患上热射病。一旦患病,体温会迅速飙升至40℃以上,人体先是大量出汗,然后又出现无汗状态,并且出现中暑神经系统症状。热射病是致命性急症,不同于感冒有一个从小感冒发展为重感冒的过程,它是迅速的,直接的,并可能致死的,死亡率高达50%~60%。
热射病,着实让人细思极恐,只因为在人群中多晒了一会太阳,就很可能会挂了!!!但是再琢磨一下,这热射病看起来又有点眼熟?这……难道不就是中暑吗?两者有差吗?其实两者还真说不上区别,因为它们实际是一种包含关系。热射病就是中暑的其中一种,而且还是最严重的一种!它是重度中暑的四种类型之一,其它三种分别是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但值得注意的是,热射病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举个例子,在“蒸笼”环境下从事户外工作的体力劳动者得了热射病,这就属于劳力性热射病,而在热浪天气里闷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得病的,就属于患上非劳力性热射病。
二、看似大病痊愈却是后患无穷
热射病是可以治疗的,但是想要恢复成理想状态却十分困难。而且,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年轻力壮,热射病就不会光顾自己。
南京的王女士曾经经历过一场噩梦,而这场噩梦的主角是她16岁风华正茂的儿子阳阳。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气温高达35℃,阳阳在篮球比赛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重度热射病”。在抢救的过程中,阳阳的体温爆表,高达44℃,嘴巴、鼻子……到处都在出血,并出现了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衰竭等症状,生命垂危。手术后阳阳陷入昏迷。大家都说,这个孩子很难醒来了。
但昏迷三天之后,阳阳突然醒来,医生们用“重大突破”和“奇迹”来形他的苏醒。可是,醒来后的阳阳,不能动、不会吃饭、喝水稍不留神就会被呛到,更不会说话,从一个1.83活蹦乱跳的大男孩,“退化”成一个不能自理的“婴儿“,留下了永久性的神经损伤!
三、你属于容易患病的那类人吗?
热射病来势汹汹,防不胜防。那么哪些人群更需引起重视,注意防范呢?
1. 重体力劳动的“健康人”
重体力劳动者是热射病最喜欢“亲近”的对象之一,在炎热的天气里,长时间在户外从事体力劳动,热射病极有可能会不请自来!
前段时间沙场朱日和大阅兵,日益先进的现代化装备令国人叹服,铮铮军魂和威武之师让国人振奋,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往。但是让你震撼的一切的背后是在炎炎烈日下的“战狼”们挥洒下的汗水。“战狼”们不得不顶着烈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完成各项高难度训练,因此极易成为被热射病捕捉的“高危人群”。因此他们迫切需要“热习服”训练(“热习服”是指在高温环境的反复刺激下,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心血管功能得到改善,热应激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的过程)来提升自己的耐热能力。
不只是艰苦训练的“战狼”们容易受到热射病的危害,在建筑工地工作的工人、清洁工、快递员、送餐员等等户外工作者,都需防范于未然,不要留给热射病以可趁之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2.易感疾病的“药罐子”
除了体力劳动者之外,身体状况欠佳的“药罐子”也十分容易受到热射病的侵害。“疾病时时需药物”,“药罐子”本身体质就虚弱,新陈代谢差,需要依赖药物来维持身体系统的周转。身体状况差,导致暑热天气下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热射病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倘若病人患上热射病,由于他们的自觉症状出现得较晚,导致“病而不自知”,治疗不及时,使得危害性比健康的人大得多。而他们本身患有疾病,还可能因为其它药物服用加重热射病病情。 因此,如果你身边有这样身体虚弱,需要长期服药的病人,切记多留心他们!
3.非劳力性热射病侵害的老年“无汗者”
不是只有“药罐子”需要引起大伙的注意,若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我们也需多加关心。
去年夏天我国发生了多起非劳力性热射病的事故,都是清一色的卧床老人。别看这些老人不活动不出汗,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能力下降、身体散热能力差,若家中通风不畅且温湿度较高的话,极易引起中暑,甚至热射病。所以也建议那些有老年人的家庭,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当应用空调、电扇等降温措施,毕竟,可以靠电费省去的麻烦,那电费就不会是麻烦了。
四、怎样让“高温杀手”远离你
1、居高不下的死亡率
自进入夏季以来,高温不断,因热射病致死的例子层出不穷。据西安交大一附院医生介绍,自7月20日收治第一例热射病患者以来,该院已陆续收治15例热射病患者,目前已有3名患者不治身亡。而其他医院情况也不容乐观,二一五医院急诊科近3天接收14名热射病患者,其中1名死亡;咸阳市中心医院因热射病住院重症病人16例,3例死亡;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热射病人6名,2名死亡。 热射病死亡率高居不下,古今之人都难以逃脱它的魔爪。
苏轼是著名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超越时代,流芳千古。然而极少人知道的是,这位大文豪居然是因热射病而死。据史料记载,元祐八年(即1093年),苏轼因朝廷局势多变而开始了他曲折浮沉的官海生涯,数次流放于千里之外的蛮荒地带。逢宋徽宗上台,皇帝爱苏轼之才,加之正赶上建中靖国元年(即1101年)的朝廷大赦,于是帝令特赦苏轼北归。但是此时的苏轼身在海南,年老羸弱,当时的海南是“荒蛮之地”,文化落后、道途偏远,气候湿热异常。东坡北归时正赶上夏季高温,终因旅途劳顿严重中暑,而古人缺乏健康常识,慌作一团的家人并未采取什么有效的抢救措施,一代文豪于建中靖国七月二十八日溘然长逝。 “活得伟大,死得憋屈”,这着实令人惋惜,但也令人惶恐,要真遇上了我该怎么办?怎么自救?又怎么救他人?想必大家都想知道一些急救措施以防范于未然吧?
2、热射病的急救措施知多少
①一旦患上热射病,不论是治疗过程,还是后期康复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那么,对于热射病,应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呢?几个小措施便能帮助你远离可怕的“暑天杀手”。第一,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时记得带上绿茶水或者是淡盐水;第二,外出坐车时可用自制冰袋时不时擦擦脸或者胳膊,降低皮肤温度;第三,回家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最后,每隔几个小时便用凉水冲手腕,五秒即可降低血液温度。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几个简单的生活小习惯就能让你过一个愉快无忧的夏天。
②热射病令人猝不及防,当身边的人出现热射病的症状时,应迅速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下躺下,头稍垫高、脱去病人的衣裤,用纸扇或电扇扇风。同时用冷水擦身或喷淋,以加快病人体内热量的散发,达到迅速降低体温之效,有条件的更可用酒精擦身加快散热。也可将冰块装在塑料袋内,放在病人的额头、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若无以上降温条件,也可将病人直接浸泡在河水或海水之中降温,救助者始终保持病人头部露出水面,以防病人溺水。
上述降温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只要病人体温下降并清醒过来即可。为避免皮肤很快冷却引起皮下血管收缩,妨碍体内热量散发。救助者还应不时按摩病人的四肢及躯干,直至皮肤发红,以促使循环血液将体内热量带到体表散出。待上述应急救护完成后,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下一步抢救。 针对神志清醒、症状较轻者,可喂以清凉饮料、糖盐水及人丹、十滴水等清热解暑药。对于高烧不退或出现痉挛等表现的病人,在积极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应将其尽快送往医院下一步处置。
③在医学上,对于热射病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及物理联合降温方式。
较为常见的物理降温方式有浸泡降温法、冰袋降温法、蒸发降温法。浸泡降温法即将患者进行冷水或者冰水浸浴,年老体弱患者需谨慎;冰袋降温法就是通过将冰袋放置于腋窝、腹股沟、颈部大血管处,以此降低流过该部位的血液温度,从而降低患者体温;蒸发降温法即用乙醇或者自来水擦拭患者皮肤,并加快空气流动,加快降温速度。药物降温便是用氯丙嗪协助物理降温,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情况,血压下降时便需减慢滴速或停药。
结语:
热射病危险之极,把隐形的高温“杀手”扼杀在摇篮里,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