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为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引导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积极投身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走帮服”应时而生、应势而生。
党员干部在不断推进“百家单位大结对、千名干部大调研、万名党员大服务”工程的同时,也在不断促动自己思想境界的升华。
这是一次脱胎换骨!
都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但我觉得更像是厨师和菜的关系,官员就是厨师,做的菜好不好吃,合不合口,群众说了算。
说古论今,不要以为走帮服只是个新概念,是新时代产物,其实不然,中华五千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类似“走帮服”的理念,其实有很多鲜活事例。
这就要说到清官历史。
(二)论语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又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些都在讲做人之道,当然,儒家学说被公认为历代为官之道的圭臬。
啥意思?要学习如何做好官、清官,不要去问十万个为什么,朋友圈里那些鸡汤也没用,去看《论语》!能背下《论语》,你一定是好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每个为官者最为尊尚的品德。
而官,我们现代,叫做公务员。
名词解释一下,啥叫公务员?公务员就是“公共管理中的服务员”。
提醒,关键词不是“公共管理”,而是——服务员。
所以,每个为官者,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你只是个服务员,你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能理解这一点,那一切困惑都迎刃而解了。
当然,充满困惑的,除了现代人,还有古代官员。
(三)史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好官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
走帮服的意义,就是将为官之道“标准化” ——走帮服要求基层公务员走访农户,听民声、暖民心、助民富;要求走访企业,送关爱、送政策、送实招;要求走访村居,促转变、促规范、促提升。
而那么多举措,落脚点只有一个: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本领在一线锤炼!
这,就是现代标准意义上的——好官!
纵观今天的法治建设与廉政建设,研究历史,充满借鉴意义。古往今来,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清官廉吏,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为官清正、廉洁自好的美德,历来受到人们的赞颂。
这些人物,就像一部老电影,偶尔回放,韵味无穷。
(四)司马先森
视线转移到古代,观察中华五千年,那些早已开始“走帮服”并且千古表率的好官,不胜枚举!
三国未年,西晋王朝的开疆拓土者——司马懿,就将清官的标准定义为思想领域,提出的“清、慎、勤”三字,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化定律。
而这位帝国缔造者、皇帝,最为尊崇的楷模与表率,只有一个人,他的本家——司马迁。
两个司马之间,有没血缘关系我不懂,那是历史学家的事,但我懂,他们的精神世界,一定相通。
司马迁早就提出“行教、清廉、守法”的为官理念,并且终生践行。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标准,到了独尊儒术的时期,推行法治又成为新标准。
司马迁的走帮服搞得有声有色,他是中国最早的普法志愿者。
(五)狄仁杰
狄仁杰走帮服坚持了很多年,很有韧劲,持之以恒,为何说他坚持了很多年?因为他活了很多年,具体说是93岁!
都说刘德华是不老神话?狄仁杰才是!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山西太原人,应试唐代科举步入仕途。他的主要功绩,发生在武则天统治时期。
武则天我们就不去说她了,功过是非,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女人该承受的,她承受过,不该承受的,她也一样没拉下,死后无字碑,有种有范儿有情怀。
可以说,武则天成就了狄仁杰,也可以说,狄仁杰成就了武则天。
武则天的天下太平,有狄仁杰一半的功劳,而狄仁杰的功绩,有一半是老百姓的口碑。
狄仁杰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职位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有两样——对武则天的忠心,和对百姓的爱心。
狄仁杰最喜欢老子,而老子有句话他奉为座右铭——“圣人无常心,百姓心为心”。啥意思?就是说“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
我只能说,狄仁杰够意思。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从此,狄仁杰意外地成为了中国电视剧事业的杰出贡献者。
但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影视圈,而在于狄仁杰这个名字——被老百姓念了1410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就是这个意思!
(六)包拯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从他的生卒年代可以看出,包青天是跨世纪的产物。
他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
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相当于政治局的高层。
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
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可见,一个宋朝,少了皇帝没事,少一个包拯,地球都有可能停摆。
当然,我说这些,在《包青天之七侠五义》里面,已经讲了八百遍。
但我的结论,却是别人想不到的:
包拯所作的一切,归结起来六个字——“听民心、暖民心”(标语是不是很熟悉?),这六个字既是走帮服的要求,也是包拯一辈子实实在在干的事儿。
看,连包拯都在走帮服了,你还犹豫什么?
(七)海瑞
一提起这个名字,我就肃然起敬,海瑞他不是一个人!他是神,是一个符号。
时髦点说,该称呼他——男神!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人,在嘉靖帝时,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后逐步升至应天府巡抚(一品)。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
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欺压良民的徐阶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他同情百姓,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成为清官的典范。
我们常说,人分几种——超人、高人和伟人。
超人就是本领高强,但往往演不到第二集的人物,他们是末路英雄,很快被黄尘淹没,例如吕布。
高人就是有远见,能安邦济世的人,例如诸葛亮。
而伟人,则是影响一个时代进程,甚至决定国家命运走向的人,例如海瑞,还有毛主席。
(八)西门豹
看这名字很凶,但他的心却特别温柔。
西门豹,小学课本里的主人公,春秋战国魏国人。当时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魏王派西门豹担任县令,西门豹到邺地后,真实地开展了走帮服(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走帮服的开拓者和鼻祖),他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
通过不停地走访,他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死后,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所以你看,你眼里有百姓,百姓就把你供在心里。
(九)黄霸
黄霸其实不黄,也不是地方一霸,他是清官。
所有清官当中,他年龄最长,至今2000多岁了(生于公元前51年),对这个“老寿桃”,史学家班固评论:“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
当时,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诏令说官可以买卖。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
尽管官是买的,但就像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百姓有问责的,不好的官会被砍头。
从政后,黄霸奉公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教化为先,百姓拥护,随后坐上神州七号,从小史一直升到丞相,他最有名是就是惩治了颍川称霸一方的豪强,给流离失所的百姓建造“安置房”,他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几年后,竟然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
皇帝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是不是最优秀不敢说,但他的走帮服功力的确很深厚。
(十)结语
从中华历史长河观察,清官政治,对群众的关爱,是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就像一只漂流瓶,不停地传递着思想的火花。
我们今人应该学习历史,弘扬优秀传统与文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将走帮服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下去,真正做到当官之法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