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中国正向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奋力迈进

作者:山不孤 · 2017-09-20 来源:凯风网

 01 中国是体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2070年,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以来,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作为华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体育,经过不同时期的流传融会也日益发展和丰富起来,并形成了原始朴素和谐的理想、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其竞技性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那种带有强烈对抗性的形式,而是更加注重礼仪和实用性,娱乐性、游戏性和趣味性尤为明显,许多项目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如流行了上千年的蹴鞠和击鞠;清代的冰上踢球、高坡滑冰等。

画师笔下的蹴鞠

 02 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体育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普及与发展。虽然这个时期社会经受动乱,人民饱经沧桑,但中国传统体育还是在不安定的环境中艰难地向前迈进,在与西方体育的相互排斥与相互吸收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体育运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

1.中华民国时期,规模较大的运动竞赛活动有地区性运动会(包括华北运动会及华中运动会)、全国性运动会。同时,民国政府还派人参加了远东运动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

——华北运动会的历史较长,共举行了18届,运动项目比较齐全,也比较正规。它对促进我国华北、乃至全国体育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华中运动会远远比不上华北运动会。

——全国运动会共举行了7届,虽然逐步有所发展,但运动技术水平和成绩的提高却相当缓慢。

——历届远东运动会,中国以参加第二届成绩最优,名次在菲、日之上。足球队实力一直较强,除第一届获亚军,第九届与日本平分锦标外,其余八届均获冠军。在田径、游泳比赛中,中国运动员也夺得了一些单项冠军。

另外,民国时期,中国还曾参加过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四届奥运会。

民国时期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影像

2.新中国的成立后,批判改造旧体育,建立新体育,成为当时体育界的主要任务。1952年,毛泽东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明确界定了新中国体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我国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全运会。“全运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其比赛项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目的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的一年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全国运动会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国的体育事业滑向了低谷。粉碎“四人帮”后,体育界从思想上解除了精神枷锁,恢复和健全了体育组织管理机构,恢复了正确的规章制度,提出了攀登体育高峰的目标,为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运动会海报

 03 中国体育发展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

自1983年开始,全运与奥运激发起了亿万人民的体育激情,中国体育发展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体育战线不断深化对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开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使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为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4年7月,中国派出强大阵容参加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比赛首日,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冠军。这不仅是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许海峰用枪声开创中国人摘取奥运会桂冠的历史

——1990年在首都北京,我国承办了第11届亚运会,获得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均为第一,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冲出亚洲的宏愿。

——1993年5月,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首届东亚地区的运动会,以极大优势取得第一名,显示了中国举办大型运动会的雄厚基础。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我国获得16枚金牌。之后的几届奥运会,中国队的成绩越来越好,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奥运会分别夺得28、32金,排在奖牌榜第三、二位。中国每年所获世界冠军也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到2007年,每年所获世界冠军均超过100个,且奥运会项目所占比例逐年提高。

雅典2004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代表队

在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增强的同时,中国冰雪项目的水平也同步得到提高。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上,来自黑龙江的杨扬先后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1000米比赛中两度封后,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2006年都灵冬奥运会,王濛获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第一、韩晓鹏获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共夺得51枚金牌,首次跻身奥运会奖牌榜之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此外,我国还创办了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重大赛事。

 04 我国体育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之路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一系列体育改革发展新战略、新要求,我国体育踏上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之路。

1. 竞技体育勇攀高峰

人们常常将竞技体育比喻成和平时代的“战争”。这是因为竞技体育的成绩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缩影,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人才和体制机制上的实力。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队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首。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

——田径和游泳两个基础大项多次实现重大突破。孙杨实现了男子自由泳从200米到1500米的奥运会和世锦赛全满贯;徐嘉余勇夺中国首个男子仰泳世界冠军。

………

2016里约奥运会开幕式

2.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建设体育强国不仅需要竞技体育的大发展,更需要全民族身体素质的大提高。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吸引更多的人们更广泛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弘扬积极向上的奥林匹克精神,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在全社会,推广健康生活的理念,将健康向上的大众体育精神传达给公众。同时,北京奥运会后,激发了全社会的体育热情。一批批奥运冠军志愿者出现在社区、乡村、学校的操场上,参与群众健身活动;伦敦奥运会后,杭州等地受孙杨、叶诗文夺冠影响,还引发了游泳健身的热潮。

“全民健身日”图

3.体育改革夯实基础

体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足球改革的战略意义,奏响了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声,引领体育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2017年2月,姚明当选篮协主席,篮球改革也迈出重要一步。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李玲蔚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女排主帅郎平兼任中国排协副主席;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当选中国滑冰协会主席……体育改革激发了社会和大众的热情,职业体育快速发展,群众体育热火朝天,并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也给青少年带来更多运动热情和梦想。

姚明正在传球

体育改革也让全民健身走到了新的历史起点,让体育产业在经济领域释放出了更大的能量,运动场上增加群众比赛项目,不设金牌、奖牌榜……等等,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夯实了更广泛的基础。

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决赛开幕式

 05 中国正向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奋力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每一个中国人生命质量更高、健康寿命更长,体育事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体育强国是必由之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目前,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近4亿,全国县级以上地区体育总会覆盖率超七成,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日益深度融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比翼齐飞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全民健身不仅是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体育既是精神和物质层面的结合体,也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既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元素之一。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

 06 结语

让我们以豪迈的激情,昂扬的斗志,把体育强国梦汇入中国梦的时代潮流,在体育强国中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迈进。

分享到:
责任编辑: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