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酷热版“炼狱”模式已经开启。但这次可是2.0升级版!因为今年的三伏天超长待机40天!!!“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全国多地进入“蒸笼”状态,多地高温不断被刷新历史极值。但是,俗语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三伏天可是养生的绝好时机,既能冬病夏治,又能修身养性!所以赶快养起来一起轻松度过三伏天!怎么“养”才能让三伏天对你俯首称“服”?
一、何谓三伏?何谈养生?浅析三伏与养生之道
1、三伏之评释
伏是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通常出现在每年阳历的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期。其中初伏和末伏通常是10天,而中伏却有长有短,有10天和20天两种可能。这其实是由于“秋后加一伏”的约定,即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才是末伏的第一天。
2017入伏时间表
由此计算今年的末伏则从8月11日开始,而初伏确是在7月21日结束,那么中伏就有20天,就有了今年40天超长待机的伏天。有意思的是,三伏天的英文表述为dog days,被许多网友调侃为这是在抱怨我们已经“热成狗”的状态,但真实原因是天狼星(the Dog Star)与太阳一起出没时,炎热的暑气就到来了,因此古罗马人把这段时间(即三伏天)称为dog days。
2、“三伏与养身之道”之论古说今
三伏的说法历史相当久远,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记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而秦朝时开始把伏日当做节日,称作“伏腊节”,在这期间举行农家庆祝活动,汉代时就与食俗联系起来,慢慢地便和养生挂上钩。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的《汉书》中曾有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在酷热的三伏天“烹羊炮羔”是不是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当时农家人这么做的原因很纯粹,一是羊肉确有益气补虚的功效,二是农家都把伏天当做节日来庆祝。而今天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是“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并认为其可“驱散五脏积热,释放体内毒素”,是一种三伏天养生的绝佳方法。吃伏羊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实际上,并非人人都适合“吃伏羊”,羊肉性温,如果你是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哦。此外也得提醒大家不宜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进食,举个例子,羊肉或羊肉汤有散热的功效,而我们在空调房内食用,如若温度过低,人体无法发汗,那么羊肉就起不到散发内热的作用,还可能会引发一些身体疾病。所以说正确养生才是关键切勿盲目尝试!从古至今,三伏与养生之道的说法多多,而且都非常有意思,大家如若有兴趣,可以多加了解,学到更多更好的养生之术。
二、都说三伏天一定要养起来,谁能给我说说理?
1、“伏邪”上升期,老少需提防
何谓“伏邪”?顾名思义,“伏”指隐藏的,潜伏的,“邪”指随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具有一定毒性的致病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提防。看到其中的“寒”,大家一定会有疑问,三伏天这么热,竟然还要防寒?其实在三伏天,和防暑一样,防寒才也是重中之重。由于三伏天天气炎热,大家爱吹空调,喜食冷饮,这些行为就会让寒邪伤害我们的身体于无形之中。“伏邪不醒变成痨”,它的危害不容小觑!况且相对而言,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较弱,更易受伏邪影响,所以在三伏期间,更应注意养生以保障身体健康,得以平安度过。瑜伽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使人身心合一,修身养性,在伏邪上升的特殊时期,大家可以多加尝试!
2、冬病夏治,莫失良机
用好三伏天可以将体内深藏多年的寒气逼出来!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玄乎,但实践起来可是十分有效!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内阳气最旺盛的时期,这时候采取正确的养生方法能够借天人阳盛之极,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祛除人体内寒气,从而达到缓解病状或治愈疾病的作用。教大家一个小方法,有一部分人容易在冬天的时候长冻疮,看着自己的手上脚上肿起一个又大又痒的的包是不是觉得超级发愁呢?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大家在三伏天里用辣椒或者是生姜等使劲地按摩手足,那么下一个冬天你就可以和冻疮说拜拜啦!这正是运用了冬病夏治的原理,正所谓“扶阳祛寒”。所以在三伏期间,及时运用养生的好方法祛除寒气,冬病夏治,机不可失哦!
3、现代人养生观念觉醒
“现代人95%是病死的,只有5%是老死的,绝大数情况你也是前者”。
现代人生活节奏愈来愈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常常忙得忘了吃饭休息,这时候身体就开始亮“红灯”了;身体出了问题,不得不暂时放下工作,好好调养,等你好起来为了重新迅速融入工作环境,又得开始赶班加点。大多数年轻人都陷入了这个无解的死循环。为了逃离这个死循环模式,大家不得不开始寻求一种更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同时,随着养生理念的传播,从年轻时开始养生,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后你将比同龄人更为年轻健康的观念也被大多数现代青年接受。由此,养生不再是只有老年人做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养生,注重养生,参与养生。
而三伏天则是养生的黄金时期,请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调理身体,要知道生活不只是活。
三、三伏养生说道多:你养对了吗?
1、朋友圈“三伏养生贴”可信吗?
前段时间,很多人的朋友圈流传着一条消息:三伏天里,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
初见这段文字,是否就让你信服了呢?有关专家指出:“这条朋友圈的消息类似一个伪命题。”显然,这段文字太过绝对。如果夏季天气过于炎热,食用一些冰镇饮料和食物适度缓解一下自己燥热的状态未尝不可,要注意的是不可贪凉,一次不可食用过多冷饮。而饮用热水更应因人而异,寒性体质的人往往比较怕冷,多喝些热水能让他们的身体状态更加舒适,而有部分人是热性体质,在炎热天气里稍微一活动就汗流浃背,再坚持灌自己热水反而适得其反。
朋友圈里类似这样的三伏养生帖还有很多,发布者往往用过于绝对的字眼来吸引大家的眼球,大家要擦亮双眼,切勿偏听偏信。
2、你被所谓专家的“三伏养生法”忽悠过吗?
近年来,电视上的养生节目层出不穷,许多“砖家”表面上教你养生,实际上换着法忽悠你,不少人因此上当。前有“养生明星”张悟本养生节目上夸大事实,谎话成篇,导致四川信奉食疗理论的百余人因听信其“泥鳅生吃可降火”的荒谬言论住进医院,后有假专家刘洪斌上电视卖假药,三年九个身份轮流换,被网友戏称为“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
随着“三伏天养生”的观念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三伏贴”流行起来,并“三伏贴”成为医院的公益事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医院举行“大型义诊宣教活动”,让许多专家、学者、医生走进社区宣传其好处,“三伏贴”受到欢迎,并因此达到了“一贴难求”的地步。三伏贴确有其功效,但是,部分学者鼓吹三伏贴是夏季必备防暑神器,医院鼓吹三伏贴是“万能贴”,医生对三伏贴的副作用三缄其口,让民众以为三伏贴包治百病,有利无害的做法并不妥。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人不适合贴三伏贴,例如两岁以下的小孩,处于经期、哺乳期的妇女。而三伏贴也不能包治百病,阳气过剩的人贴三伏贴,反而会打破体内的阴阳平衡。且三伏贴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没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所以大家在使用三伏贴之前,应先进行咨询,盲目跟风风险大。类似于此的“三伏养生法”也不能轻易相信。
3、正确的三伏天养生小诀窍知多少
(1)避寒:少开空调,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以免受到风寒邪湿侵袭。吃冷饮是最好等到食物的温度接近体温时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肠道;
(2)夏季进行三种运动比较好:A、游泳: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B、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C、太极拳:打太极拳能增大肺活量、促进气血在五脏六腑之间的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
(3)祛湿:对付暑湿,可以睡前用40℃温水泡脚,按足三里穴,能祛湿,提高睡眠质量。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
(4)开胃:“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夏天可以多吃苦味食物,苦瓜、苦茶、苦芥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益气养阴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都是不错的选择;
(5)静坐:夏天人浮气躁,容易心烦意乱。缓解烦躁心情可以采用静坐的方式,如果配合坐一些小动作,不但能迅速达到心气平和,还能够活血通路。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办法:双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
(6)午睡: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一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三伏天养生小诀窍,轻松度过三伏天。
结语:
马云曾说:“养生有规律,健康靠自己,有人替你开车,有人替你赚钱,但没有人替你生病。”三伏天别总被炎热捆绑,裹足不前,行动起来,一起养生,健康是革命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