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专题:“吃什么”这个世纪难题如何破?

作者:三水 · 2017-09-27 来源:凯风浙江

  导语:每天只要一到了饭点儿,不管你是在上课,还是在工作,脑子中就开始飘出这个问答题:“中午吃什么呢?”“晚上吃什么?”“夜宵吃什么”........ “吃什么”俨然成为我们的世纪难题,每天光是思考、纠结吃什么就足够让我们绞尽脑汁的了。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在“吃什么”的问题上如此纠结呢?这个世纪难题又该怎么破呢?

   

  一、在“吃什么”的问题上,我们为何会如此纠结?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饭,当然是要吃滴,可是吃点什么好呢?从大学开始,我们就一直被“吃什么”的问题所困扰,直到现在成为上班族,每天问自己最多和被问最多的问题仍旧是“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夜宵吃什么”……

  美食面前的纠结选择

  在家我们吃父母做的饭菜,或者朋友请吃饭时,不用我们考虑“吃什么”的问题,可一旦让自己选择“吃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感到纠结了。无论是牵手的情侣,或是步入婚姻的小夫妻,两个人约饭的问题上,这样的对话永远是一种常态:

  “晚饭你想吃什么?”

  “随便啦!”

  “盖浇牛排饭怎么样?”

  “昨天刚吃过,还是吃点清淡的比较好。”

  “点个炒青菜怎么样?”

  “吃炒青菜好像没胃口哦!”

  “那你想吃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

  ……

  这么多好吃的,为什么还会感到选择困难呢?原因很简单:“吃什么”决策权被无可奈何的“甩”到了我们自己身上。不管是出去吃,还是自己买菜在家自己动手做,饭菜的选择永远是一个难题。

   

  当然,如果食物很匮乏,没有任何的选择权,自然就不用纠结“吃什么”的问题,一旦食物琳琅满目,菜谱五花八门,对于本来就有点“选择困难症”的年轻人来说,简直要纠结死了。

   

  自从餐饮商业化后,大量的美食供应上我们的餐桌,饭菜的口味也越来越越丰富,这也从客观上折磨着人的选择。

  “瘦文化”的饮食焦虑

  随着美食的不断丰富,我们管不住自己的嘴,“胖”和“健康”两个主题让吃货们开始感到纠结。因为现代社会审美以“瘦”为美,“一瘦遮七丑、一胖毁所有”,如果在吃的上面不讲究,就会“毁三观”,而且各种疾病也会对健康带来威胁,所以吃什么绝对不能够随心所欲。

   

  胖妹和瘦女形象对比图

  最让人纠结的是,一些美味的食物,往往都是高脂肉类或油炸类,偏偏这种美食的大卡还特别高,所以既想吃的爽,又想苗条和健康,简直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呀!

   

  明明身体的饮食欲望拼命想吃点美味,可脑子里却在思考一顿烤肉美味放纵后,由此带来的长肉痛苦代价到底合不合算?正如某网友所吐槽:“觉得自己像一个怪物,脑袋里有欲望和理智两个人在掐架,一个劝你吃点好吃的,一个则在说别因为一时图口快而付出形象和健康的惨重代价。”

  哎,吃饭,它真是一个让人难以选择的世纪难题!

  二、我们越来越热衷于追求食物的味道和心境

  说起食物,正如《孤独的美食家》里所说:上帝让人必须吃饭才能生存,因此他用食欲促使人们开饭,并用吃饭带来的快乐作为给人类的奖赏。所以,食物不仅仅是好吃,它还融入了生活的血脉,将你的味蕾和情感连接起来。

  美食的心情调节

  当然,做为现代城市一簇,吃饭填饱肚子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更多人会越来越多的追求食物的口感以及更深层次的精神抚慰作用。一天顺利的工作后,一顿饭决定着你的快乐能不能锦上添花,一天的碰壁与暗淡后,一顿饭可能是你能抓住的最可控的安慰。

   

  美食会具有调节心情的作用

  没错,食物不仅能带给我们身体上的满足,并且饮食也和我们的情绪、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比如说,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拖着劳累的身体回到家,面前一桌丰盛的美食会不会让你心头撩动起来?在你沉浸其中大口享受美食的时候,是不是会扫除一天的劳累?毫不夸张的说,对于一个地道的吃货来说,一顿可口的美食不但让人感到爽快、开心和舒服,而且满足感、幸福感双爆棚。

  美食的精神享受

  随着填饱肚子问题的解决,我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渐渐地,“吃”不再是一种本能的生理行为,而是越来越多的热衷于追求食物的味道和深度。其实,每一种食物背后的来源、创造与革新,无不透露出中国人博大精深的美食内涵。比如两年前,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人记忆犹新,不仅仅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的特色美食,还讲述了美食背后的文化习俗。

   

  全国特色风味小吃图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不过,由于饮食与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有差异,所以饮食风味跟地域有很大关系,这也造成了同样的美食、不同的人在味觉上的享受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喜辣方面,有“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的说法,辣味食物对他们来说才感觉到过瘾,但如果让上海人或广东人吃过辣的食物,那简直是折磨。

   

  食物的艺术表达

  不过,饮食风味虽说各有所不同,但在追求美食的心境方面却有着共同的一面,那就是更加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人们在注重菜肴口味改善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菜肴美感的表达,以达到食物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当然,人们在物质享受方面容易达到顶峰,但在精神享受的追求上却是无止境的,因此,人们往往会花更多时间在饭菜的情趣方面做文章。比如一些饭店在保证健康、营养、卫生的同时,更对就餐的环境、菜肴的命名、菜肴的器皿、进餐的节奏、吃饭的氛围等方面不断追求精致和雅致,让食物填饱肚子这个单调问题变得风趣盎然。

  美食的情感融入

  世界上,还有一种美食无比珍贵,因为这些美食融入了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情感的一部分。比如上学的时候,在家里吃饭,除了普通的萝卜、白菜,母亲那怕稍微变着花样改善一下伙食,或者蒸包子、包饺子等,对我们来说都是记忆中的一道美味。尤其是当你多年漂泊异乡后,虽说身边各种蔬菜、禽类、肉类、水产什么都不缺,但你常常还会特别想念这种味道,因为那是美食带给我们最直接的情感享受,是你花再多钱也难以买到的美食。

 

  母亲的饭菜香总让人回味无穷

  就像《深夜食堂》所演的一样,你生病了,在深夜里一边流着鼻涕一边工作,老板看到后,二话不说专门跑到后厨亲手煮一碗姜汤端给你,这种姜汤会叫人喝得热泪盈眶,这种味道也会成为你记忆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道理呢,其实也很简单,姜汤是普通的姜汤,但融入了关爱后,味道也就显得与众不同了,所以,你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喝的汤。

  三、如何才能不为“吃什么”的世纪难题而烦恼?

  当食物被寄于厚望,越来越多的担负起调节情绪、减轻压力、获得满足感等多种角色后,吃什么、和谁吃、怎么吃,就变成了相当重要的事情。那么,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摆脱被食物绑架的困境,健康、自由的享受美食带给我们的幸福满足感呢?

  1、用“饥不择食”解决吃的难题

  有人问:“什么饭菜香?”答:“饿了香!”哈哈,简单粗暴的回答却道出了食物带给我们的本能需求。

   

  俗话说,“饥不择食”,当你纠结于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其实你是想寻找一顿美食来犒劳自己,也就是说这饭要吃得自己心里爽快才够味。这个时候,如果你一时间没想到,不要着急,不妨先空空腹,把自己对美食的期望值调低,在填饱肚子的前提下,再选择吃什么,这个纠结的问题马上就迎刃而解。

  2、积累美食文化,做个幸福的吃货

  吃货们沉迷美食,不但想方设法的吃饱,还会绞尽脑汁的吃好。不过,对于一个合格的吃货来说,“吃”不是问题,好不好吃、能不能吃才是个问题。所以,在这个盛产吃货的时代,最缺的反而是美食文化。

   

  那么,如何补上吃的文化呢?很简单,学习呗!大数据时代,网上也诞生了大量以“吃”为主题的贴吧、论坛、主页,就连手机上也推出多款与美食有关的APP,所以咱们偶尔也可以充充电,不断丰富自己的美食文化,以便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吃的品种丰富了,不仅可以舒缓压力,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3、找个正宗的吃货做决策人

  选择面前怎样才不会纠结呢?找到最佳的决策人!在一种环境里,找一个最能做出决策,一个会吃、爱吃、懂吃的人来担当这个角色,“吃什么”就不是问题了。

   

  生活中,如果同事之间有一个特别有威信或懂得吃的人主动提出了去吃什么,自然也就打破多人一起议而不定的僵局了。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人吃饭,就勇敢去当那个决策人;如果你决策不了,那就随便点吧!

  4、和家人一起享受情感大餐

  说起回家吃饭的感觉,一位网友的感叹让人印象深刻:我老婆做菜很烂,我在到处找好吃的东西时,不知不觉地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美食评论家;不过,吃过那么多美食后,到头来,还是觉得老婆做的那些“难吃”的菜最美味。

   

  和家人一起享受美食最幸福

  是的,为什么家人做的饭就是不一样?从内心层面来讲,家人为我们做饭时,他们处在“照顾型”的心理状态,而我们则是在享受一种不计报酬的关怀和温暖;而在餐厅里或饭店吃饭则不同,我们付款后处在等价交换的心理状态下,所以对美食的感觉不一样。看来能在家吃饭还是尽量在家吃饭吧,这种家的味道才是美食的顶级享受。

  结语:幸福地填饱肚子绝对不是一件随便的事,但如果过于追求食物本身的味道刺激就会得不偿失;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厌,与其过于纠结美食的味道,不如用“心”吃饭,开心生活。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