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吃完午饭以后,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感觉,往往这个时候如果不能马上休息,可能就会感觉非常疲乏,做事也难以专心致志。这种情况若只出现在夏季,可能还会好一点,因为夏季多数人都有午休时间,但如何如果这种情况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对没有午休时间的朋友来说可能感觉上会更加难受一些。为什么会出现午饭吃完就犯困的现象呢?难道原因真的在于午饭时吃的主食较多吗?或者是另有隐情呢?
导致人们饭后犯困的原因
人在吃完饭过后,身体需要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同时,食物的摄入会使人体内的血糖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血糖的变化又会引起体内一系列激素的浮动。人们在用餐过后,身体会出现不同规律的改变,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而这些餐后不同生理现象的出现,都有可能成为使人在餐后犯困的因素。
胃肠道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摄入体内的各种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这种功能的体现,往往会在人们饱餐一顿过后表现的最为强烈。同时人体的胃肠道在执行消化、吸收功能时,需要血液输送足够的氧气和能量来支持和参与。所以人们在用餐之后,为了保障消化系统所需的能量要求,会有大量的血液流向消化系统,此时脑部和身体其他器官则可能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从而导致人们每每餐后都会发生头晕、困倦的感觉。
血糖变化过于活跃
从饮食特点来讲,多数人会出现午餐吃的过饱、碳水化合物(主食或糖类食物)吃的过多的现象,而这种饮食特点,恰恰是引起人体血糖的变化过于活跃的主要原因,会导致饭后血糖总负荷超大,使其变化尤如过山车一般起伏。类似饮食方式会使血糖在30--45分钟内迅速上升然后又使血糖迅速下降,并在2--3个小时左右到达低谷。这种血糖大幅度的上升现象,会使让人们保持清醒的脑神经元受到抑制,从而导致人体出现疲惫不堪、昏昏欲睡的现象。另外,随着人们吃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大量的精米白面以及花样繁多的甜食,会造成人体内血糖快速被吸收入血,并刺激体内胰岛素大量分泌,而过高水平的胰岛素分泌也是人体于餐后倍感困倦的原因之一。
在人体内,存在一种由大脑视丘下部的神经元细胞分泌出来的重要的可以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胆囊收缩素。它在人体内的分布较为广泛,不仅存在于人体胃肠粘膜还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的神经组织中,因它能影响机体的摄食行为并参与血糖代谢,因此亦被称为“食欲激素”。这种“食欲激素”在调节、协调胃肠活动方面起很多种作用,也是人们进食量控制的重要介质。当人们完成用餐后所摄取的大量葡萄糖会减少这种“食欲激素”的分泌,从而让人感到困倦。据相关研究发现,如果有人在进餐时吃太多肉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时,“食欲激素”的水平便会上升,而人也会更容易困倦。
其实“饭后犯困”的现象不单单会出现在午餐之后,而是餐餐过后都有可能会发生,因为这种情况与每餐的饮食量、饮食内容等息息相关。那么,究竟该如何改变这种令人尴尬的现象,让人既能吃饱喝足又可以精神饱满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最重要的方法还是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饮食。
想要改善餐后犯困的现象,首先就要学会控制进食量,也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吃太饱,吃到约七、八分饱即可,同时要注意减少淀粉类主食的摄入量。过多的食物不但会增加人的疲惫、困倦感,从而使人学习、工作起来无精打采,同时还会增加发生肥胖的风险。而若食量保持刚刚好,既可以为自己提供足够的能量,又能保持身材的完美。而如果在两餐之间出现饥饿的现象,不妨为自己准备一点加餐时可吃的食物,如酸奶、适量坚果、水果等,既营养丰富能饱腹又能减少能量摄入,也可谓两全其美。
进餐时,在选择食物上面,应尽可能的增加食物的种类,并且要尽量控制自己对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建议可以把精米白面之类的细软主食,部分换成粗粮、豆类或薯类等。饮食当中还应搭配新鲜的果蔬,特别是纤维含量较高的绿叶疏菜,这样可以让身体在获得尽可能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同时,也能让脑部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从而让人看上去可以更加精神。(作者李建美,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 )
本文系凯风网原创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凯风网。欢迎关注并按规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