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人生有2种节奏 要记住快是为了成就慢生活

2020-05-04 来源:凯风网综合

  现在不管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将就效率,不要浪费时间,要利用最短的时间,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已经习惯,那你知道什么是慢节奏生活吗?慢节奏生活是什么样?

  “一集也讲不了什么事,我真的急了。”

  “节奏过于慢,2倍速看刚刚好,70集相当于35集。”

  值得庆幸的是,也有网友说出了,很多人无法接受“慢”的缘故。

  “或许我们都只是习惯了快节奏,还未能静下心来去看。”

  当然我也认为,剧有爽剧,以放飞心情。这个时代也需要快,科技发展要快,动车要快,快物流,快外卖,快流量......

  这些都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简单与便捷。

  但不能“习惯快”。

  快是为了什么?

  二十一世纪,快无可避免,生活注定无法低档。

  但我们要清楚,快节奏之快是为了什么?

  孔子有一句话:“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是说生活应当松紧有度,有快有慢。而在当下,恰恰是一部分的快,成就另一部分的慢。

  这让我想起春节与长辈的一次聊天。她们年轻时回娘家,没有火车,一家三口一辆自行车,骑到汽车站,自行车就绑在车顶上。到站后,再骑一个小时,到家却已经入夜。

  五六年以后,有汽车可以直达,又通了火车,一天可以两个来回。车的提速让她们省下许多时间,与家人团聚。有更多精力与家人聊天,一起准备晚餐,结伴散步,或跟小朋友玩耍。

  站与站之间的快,成就了到站之后的慢。

  到现在,有很多的快,物流一日达,蔬果半日达,或闪送,或5G提速,省下我们等待的时长。

  快是对时间的节约。

  若以前一天只能买菜,骑车上班与休息。那么现在可以节约买菜的时间,缩短上班途中的时长,换来的是增加了休息的厚度,聚焦在热爱的事情本身,或发展一些爱好,写字画画与读书。

  人生存在的两种节奏,快节奏成就慢生活。

 

  生活允许快,但不能习惯快

  但“快”习惯的养成,太容易了,只要一个动作。

  这个发现来源于一次看电视剧,不小心碰到播放器某一个键,画面倍速播放,后来才知道这是点开了“2倍速播放”功能。

  从一个媒体的调查中得知,现在有超过七成的年轻人喜欢“倍速”看电视剧。

  其实我很能理解倍速看剧,且不论剧情拖沓,集数过长等问题,这样看剧还真挺“爽”的,快速浏览剧情,能获得一种充实感。

  可是人对快是不断进阶的,也就是阈值提高。当1.25倍习惯了,去追求1.5倍,1.75倍,最后“只看TA”。潜移默化地,人对快越来越习惯。

  但这个习惯,很坏。蒋勋在东海大学当系主任时,教学忙任务重,平时很少有时间画画,于是每到寒暑假,便飞到巴黎画画。

  他说那时画画,有一种逼迫感,要求自己把整个学期没画的都补回来,于是一画就是十几小时,连续几年,可是画来画去却依然觉得心空落落的。

  “快”字,一边是心,一边是夬(同怪音)。夬字有缺口,是心在不断寻求突破。

  一时的快当然可以追求,它是一种释放。但是一直求快,习惯快感,未来又有多少可以存在心里的满足感呢?

  我们可以二倍速看剧,但不能习惯二倍速,生活可以快节奏,但不能习惯快节奏。

  习惯快,将失去慢能力

  《老子》中写道:“五味令人口爽。”此处,爽不是一个好词。

  意思是说酸甜苦辣咸的味道,吃多了吃重了,人会丧失味觉,很难再去品尝平淡的食物。而当快成为习惯,习惯二倍速、五分钟,便很难再慢下来,直至丧失慢的能力。

  慢能力,也就是品味的能力,沉浸的能力。

  想起蒋勋曾说,品字的三个口。第一个口是人要吃饭,要裹腹,但是他说:“人类的文明不应该只停在这里。”

  所以就有了第二个口,这是一种选择。选择喜欢的食物,选择自己的爱好,甚至是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后才是感受。细微地品尝,仔细地体会爱好带来的幸福,从胃部上升到心灵。

  可见,品需要付出的耐心很多。相比之,快可以囫囵吞枣,可以五分钟刷完抖音剧情,五分钟看完一个短视频。

  快的心灵刺激让人容易得到满足,便很难再去体会慢的滋润。渐而,人不再留心所做的件事,和这件事里遇见的人,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

  快并不是过错,毕竟要工作要为生活忙碌。问题在于,把快养成习惯,养成生活正常的步伐。

  再者,我们说要过“慢生活”,难道是割离所有的快去享受吗?

  如果可以,自是最理想。

  如果不能,无论时代的齿轮多快,也不能习惯,更要记住:快,是为了成就慢生活。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