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怕黑,所以在晚上都习惯开着灯睡觉,那这种习惯到底好不好呢?
经常开着灯睡觉会有怎样的变化?
1、免疫力下降
睡着之后大脑开始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压,减慢心跳速度,心脏得到足够休息,同时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感。但开着灯睡觉会一直褪黑激素分泌,久而久之降低免疫力。
2、视力下降
晚上开灯睡觉不能让瞳孔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休息。虽然人们睡着了,但眼睛会一直受到光线刺激,尤其是眼睛肌肉和神经处于紧绷状态,会对视网膜带来损害或诱发近视眼,增加患上白内障风险。
3、睡眠质量变差
总是开着灯睡觉会让人们产生光压力,久而久之让人们情绪变得异常暴躁,难以入睡且睡眠质量差。晚上开通睡觉也会紊乱体内精气,引起疲劳感,久而久之导致失眠多梦和神经衰弱。
4、增加患上癌症风险
松果体是分泌褪黑素的器官,23点到凌晨是分泌高峰期,天亮后就会停止分泌。褪黑色素能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帮助杀死癌细胞。但松果体只要见到光,就会让褪黑色素停止工作。总是开着灯睡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加快体内癌细胞分裂速度,增加患上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风险。
5、身体变肥胖
身体上有两种脂肪,分别是白色和棕色的。前者脂肪用来储存多余热量,后者脂肪通过分解白色脂肪转化为热量,若晚上开灯睡觉会干扰生物钟,同时也会干扰棕色脂肪,导致脂肪集聚,引起身体肥胖。
6、易引起儿童性早熟
其实,身体中的激素分泌有固定的时间点,早晨7~8点雄性激素是分泌高峰期。孩子开着灯睡觉会延长光照时间,减少褪黑色素分泌,使得女孩子体内卵泡雌性激素提前分泌,导致孩子胸部过早发育和月经过早来潮。
相信大家对于开灯睡觉的危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实在做不到关灯睡觉,建议你在睡觉时带上一个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