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体的生理规律。既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体排泄的一种生理功能。夏天多出汗,能去除堵塞毛孔的毒素,维持正常功能。
但是,不是所有的出汗都是正常现象,身上有些部位老是经常出汗,问题就来了。什么情况下出汗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又该如何调养呢?
1.手足心常出汗—脾胃湿热重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以七八分饱为好,避免生冷食物。
针对脾胃湿热者,推荐下面这款茶饮:
泻热和胃茶:
马尾连6克、生姜6克、炒杏仁6克、陈皮6克。
马尾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姜入脾胃肺经,有散寒解表的功效;杏仁通肠润便;陈皮归脾、肺经,长于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
2.额头爱出汗—肝阳上亢
额头出汗多而全身无汗或少汗时,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肝阳上亢时间久了会导致精血亏虚,阴阳平衡失调,阳气失去制约而亢盛,进而汗液失去固摄引起汗多。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推荐如下茶饮,有平肝功效。
菊花旱芹茶:
菊花10克、旱芹叶10克,买来的旱芹,用它的叶子和菊花泡水喝即可。菊花疏风、清热、明目;平肝清热、祛风利湿。
枸杞菊花茶:
枸杞10g 菊花10g 开水冲饮,能清肝明目,祛肝火
3.鼻尖易出汗—肺气不足
肺气虚则其固摄汗液的能力相对降低,因而可表现出气虚自汗的情况,此外,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呼吸急促、气喘吁吁也是气虚证常见的症状之一。
建议: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补肺参芪茶:
西洋参6克、黄芪15克、生姜9克、红枣4-5枚,开水冲泡20分钟左右即可。
西洋参可以增加免疫力,补气;黄芪可以补一身之气,与西洋参一起补气的能力更强,同时还归脾、肺经;生姜可以祛风散寒,止咳化痰,调节胃气;红枣补中益气。建议每周喝3-4次,能有效改善肺气虚的症状。
出了汗,不少人都知道应该及时补充水分,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出汗时,体内的一些营养也会随着汗液流失。如钠、钾等矿物质,以及水溶性维生素等。
因此,出汗后不仅要补水,还要适当补充营养素:
1.补充钾、钠
人体含钾量本不高,尤其针对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朋友,大量出汗有引起缺钾的可能。“低钾症”会出现头昏头重、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甚至是瘫软。
茶叶、豆类、香蕉、菠菜、毛豆等都含钾丰富。出汗多,尤其是夏天时可以多吃。
另外,汗液还会带走体内的钠盐,导致钾钠失衡,因此出汗后要适当地吃些咸味的东西,或者喝一杯淡盐水。
2.补钙
流汗量过大时,钙质流失也会增多,若长期大量出汗后不加补充营养,容易引起“低钙血症”,造成手脚抽筋、肌肉抽搐,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及奶制品,豆类和豆制品,虾皮、海带、海米、紫菜等水产品,蘑菇、香菇、木耳等。
3.维生素
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因为机体排汗量大也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C、B的排出,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人体许多功能出现紊乱。
要及时的补充维生素C、B类食物,适当的增加蔬菜水果是补充维生素的良好方式。
4.补充酸味食物
出汗多易损失津液,而从中医角度讲,酸味能敛汗止泻、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因此,出汗多时可以喝点酸梅汤,加些五味子,还能补肾补阴;还可以吃点山楂、菠萝、柠檬、猕猴桃等酸味水果。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出汗后喝水不能狂饮,要小口慢喝,多次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