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作者:随意 · 2017-08-09 来源:凯风网

   

    2017年8月7日,农历闰六月十六,太阳黄经达到135°,我们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意思是,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诗经》载:“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时至农历七月,天气渐而转凉。而“秋”在诗人眼中,或五彩缤纷充满欢乐,或凉意渐浓诱人吟诗寄怀。古人眼中的“秋”何其美?让诗词带你品味秋之韵。

    

    

    暑赦如闻降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

    虽然未便梧桐落,终是相将蟋蟀吟。

    初夜银河正牛女,诘朝红日尾觜参。

    朝廷欲觅玄真子,蟹舍渔蓑烟雨深。

  --方回《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刘翰《立秋》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齐己《新秋》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家。

  --杜牧 《秋夕》  

 

 

  立秋之时,暑气虽未尽,但已是强弩之末,绿意将褪未褪,虫声仍沸,初秋其实最有诗意,和着被秋风凉意一点点裹走的蝉鸣,以及仍旧明亮却不再毒辣的阳光,去品尝属于这个时节最淳朴自然的味道。  

      

  中国古人总结了很多关于立秋时节的讲究:起居上宜早睡早起,早睡养阴,早起护阳;立秋头朝西睡,以顺阴阳;白天少卧,伤人气;不穿湿衣服,易使人咳嗽、腹泻;勿以冷水洗面,勿饱食沐发;立秋酒不大醉,不吃辛辣之物、大寒之物;不吃动物内脏,以免金旺伤肝;可适量吃海鲜,以补肾水,化生骨髓。  

          

    立秋,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即将开始。立秋之后凉风至,而此时人体气血开始向内回收,容易受寒。体弱之人,起居之间,最好常备一件柔软开衫,预防凉风侵入肩颈及手肘关节,引起僵硬疼痛。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