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150度,夏季的暑热即将结束。"处",有散、藏之意,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秋日的美景五彩斑斓,令人遐想。此时,田野上正一派忙碌景象,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杜牧在《秋夕》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处暑时节,秋波澄清,秋光轻浅,秋云委婉,一年中最美季节将至。
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徐徐,缱绻的秋日来了。秋光清浅,此时秋水宁静净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潋之中。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这时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不像酷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进入处暑节气,炎阳不再炙烤,蝉儿不再鸣叫,热情的盛夏便渐行渐远了,妩媚的秋色在天地万物间一点一滴地开始弥漫,秋意渐浓。
《黄帝内经》认为,处暑后阳消阴长,也就是阳气减弱、阴气增长。这种特征与人们的饮食起居都有密切联系。这个季节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收敛阴气,早起可以舒展阳气。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