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凯风独家:建军90年,人民军队砥砺前行

作者:高进宝 · 2017-08-03 来源:凯风山西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拉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从此,人民军队走上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征程。

  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牵动人心的重要节点——南昌起义打第一枪,从土枪土炮到机械化信息化,从仅仅两万人的起义队伍到各军兵种完备的正规化部队……人民军队为了革命而创建,伴随党和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1947年,解放战争转折之年,人民军队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这一转折决定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陈毅同志在1947年底总结华东作战情况时说:“我们的战术比不上人家的,如操场动作,内务管理,战斗动作等。我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则愈强。如旅以上战役组织比人家强,纵队更强,野战司令部又更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

  辽沈战役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法,让解放战争的进程大大推进。“战锦方为大问题”,那是一种伟大的战略决策。难怪有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感叹:“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中间折断了。”这一枢纽的突破,正是战略运用的杰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该不该出兵,敢不敢一军(陆军)打三军(美陆海空),抉择异常艰难。毛泽东同志讲,要先解决“入局”的问题。正是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让人民军队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使这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声誉,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争取了长期的和平环境。

  战术失误可以弥补,战略失误则不然。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写下了不朽之作《论持久战》。一位日军将领看到后,喟然长叹:“日本必败!”日本必败,是因为日军过于自信,只有战术,没有战略。从日军偷袭珍珠港看,虽然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却输掉了整个战争。

  纵观人民军队战争史,虽然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但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争。建国后,人民军队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只要有高超的战略指导、战略运筹,不仅可以抓住机遇壮大军队的军事实力,还可以控制和化解一次次危局,变被动为主动。

  当然,战争的胜利,仅靠统帅部的战略指导还不够,也要有战役指挥员、战术指挥员对战略指导、战略方针的深刻领悟,以及自身对全局的认识、对战略的把握。粟裕对淮海战役的3次建议,雷英夫对美军仁川登陆的准确预测,都充分体现了各级指挥员的战略视野、战略胸襟、战略眼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最大的成功是战略决策的成功。”5年来,习主席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大势,从战略层面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擘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在目标上,把强军梦纳入中国梦;在建设上,把人民军队纳入世界军事竞争的大势中考量和布局;在改革上,把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整体改革中统筹推进,为今后二十年、三十年国防和军队建设打下了基础。这些都是战略上的大筹划、大手笔,必将指导和带领人民军队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回望建军90年,人民军队直面现实,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链接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