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活动和生理功能的必须品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缺的物质资源。夏季气候多闷热,外出活动时出汗较多,很容易造成体内水分丢失,喝水则是预防中暑的一个绝佳手段。虽然说我们每天都在喝水,那么大家知道在补水上都有哪些误区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同来了解探讨一下,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要多多注意。
误区一:边吃饭边喝水
很多人喜欢吃饭时在边上放一杯水,因为这样方便将食物送入体内。尤其是作为宝宝妈妈,更是喜欢给孩子吃汤泡饭。其实这些喝水或间接喝水的方法都是错误的,这样会伤胃并且引起消化不良,长期会得胃病。
误区二:一次性喝太多水
夏季讲究多喝水,排汗降温的同时还可以排毒。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大量饮水,一次性把一天的水都补上来,这样做无疑是自毁肾脏,伤及人的先天之本。
误区三:喝水速度过快
喝水过快,导致水分吸收过快,机体水分迅速增加,进而大大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会令人感到胸闷、气憋、呼吸困难。心脏病患者在夏季尤其要注意应少量多次饮水。
误区四:喝过热或过冷的水
过热的水会烫伤口腔、食道和胃黏膜,降低胃功能。过冷的水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收缩,导致胃功能紊乱。
误区五:睡前过量喝水
因为体内水分增多,会增大肾脏的负担,会影响肾脏功能,也会增加排尿的次数,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另外,还会造成早上起床后眼皮和脸部水肿。
误区六:晚间饮用茶水
有些人夏天茶不离口,往往泡上一壶茶从早喝到晚。其实,茶和咖啡、可乐等一样,也是一种兴奋性饮料,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本就容易造成睡眠质量不佳,若晚间再饮用茶水,更会影响睡眠。所以,晚间还是饮温凉的白开水为宜。
误区七:躺着喝水
喝水的姿势也就讲究,我们平时很少去留意,躺着喝水容易造成水进入肺中,大人只会感到呛着咳嗽几下就好,而对婴幼儿却有不同的影响。首先,躺着喝水容易造成水回流或直接呛入气管,引起咳嗽。如果儿童较小,还会引起窒息,危及生命。其次,水呛入肺部,容易造成肺感染,引起肺部疾病。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婴幼儿身上。
误区八:剧烈运动后立即喝水
这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降低胃液的杀菌作用,妨碍对食物的消化。喝水速度太快会使血容量增加过快,突然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体内钾、钠等电解质发生一时性紊乱,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胸闷腹胀等。故运动后不可过量、过快饮水,更不可喝冷饮,否则会影响体表的散热,引起感冒、腹痛或其他疾病。
误区九:长期饮用反复加热饮用水
如果家里饮用的是自来水或桶装水,为了防止二次污染,可以考虑将水煮沸后再饮用。但若是反复加热已经煮沸的开水,就会导致水中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而且还会出现某些重金属的沉积和亚硝酸盐物质的产生,后者进入体内后在胃液、食物的作用下还会生成具有致癌的亚硝胺。因此长期饮用反复加热的水对人体是有害的。
误区十:迷信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广告往往大打健康牌,宣称含有“丰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其配比与浓度和人体体液十分“接近”,既能补充水分,又可调节电解质平衡……事实上,除非是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后的人群,通常情况下并不需要专门补充运动饮料。在温凉的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或饮用淡茶水,就能满足机体对电解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