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独家评论:天津全运——以精英竞技引领全民健身

作者:穆选选 · 2017-08-30 来源:凯风网

  2017年,因为没有影响力较大的国际赛事,堪称是体育界的“小年”。还好,在家门口举办的天津全运会在国人瞩目中拉开了序幕,为体育迷们略显单调的生活注入了活力。本届全运会与以往的全运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它透露出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从精英竞技走向全民健身。

  取消金牌榜,享受纯粹体育

  以前的全运会,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由于全运会的成绩和各地负责体育的领导升迁挂钩,所以为了拿金牌,各省市想尽一切办法,还出现了“双计分”、“假摔让金牌”等不堪现象,这种“金牌至上”的做法实际上伤害了体育本身,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中国体育的健康发展。

  为了淡化全运会的功利元素,让运动员享受到纯粹的体育赛事,让全运会真正成为展示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舞台,天津全运会取消了奖牌榜,让全运会回归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初心,成为群众运动健身的舞台。对于运动员来说,也能不必过分背上来自成绩好坏带来的压力,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在赛场上展现出最好的自我。事实上,从去年的里约奥运开始,人们对金牌的关注度在逐渐降低,更看重的是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以及竞技体育带来的美感和视觉享受。本届亚运会取消金牌榜的举措,可以进一步扭转“金牌至上”的观念,净化全运会赛场风气。

  跨单位组合,参赛方式多元化

  除了取消金牌榜,天津全运会在参赛方式上也做出了一些改变。以往的运动员在代表各自省市参加比赛的时候,组合式的项目就令人难受,因为曾经的国家队搭档往往并不来自同一个省市区,参加全运会项目时就要拆散了重新组合。一是彼此并不一定适合,二是一起磨合时间短,往往难有理想的发挥。

  今年三月份,国家体育总局就发布新规,宣布全运会4人及以下项目可以实现跨单位组合参赛愿望,其中涉及包括游泳、田径、羽毛球等在内的10个大项49个小项。打破各省份界限而鼓励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保证了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冲击了全运会上部分省份的优势项目,这无疑增加了比赛悬念,更关照了专业竞技的延续性。同时,本届全运会国家体育总局还首次邀请华侨华人运动员以个人名义参赛。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全运会,不仅是全民参与的体育盛会,还有望成为全球华人运动员的竞技盛宴。

  加入群众项目,享受全民健身乐趣

  不同于传统的“全运练兵、奥运夺金”思路,天津全运会更多的将目光投向“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将全运会真正打造为群众运动健身的舞台。本届全运会的群众项目吸引了全国上千万人报名,最终有近万名选手参加比赛。业余选手也能登上高大上的全运会赛场,人们印象中高冷的全运会也可以变得很接地气。在本届全运会正式开幕前,首次增设的19个群众比赛项目已经展开,既有报名火热、决出第一块金牌的马拉松,有龙舟、太极拳等传统运动项目,也有我国拥有完整知识产权、在中老年群体中颇为流行的柔力球,除了这19个项目,还有通过网络方式征集的广场舞大赛,一个个普通的草根面孔,成了赛场的主角。

  本届全运会文艺展演中,参演的6000余名演员中仅有50名是专业演员,其他均为志愿者。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全民参与理念深入人心。这是一次竞技体育带动全民健身的有益尝试,也是中国体育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精彩推荐:  

西甲-皇马爆冷平瓦伦西亚 阿森西奥梅开二度 

阿根廷老头续约归来!回顾妖刀生涯经典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津开幕 

分享到:
责任编辑: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