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绸古道上的每一座城池,似乎都与军事防御有关,永泰古城也不例外。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明清两朝,这里曾经是一座显赫的军事要塞,这里因为战争而兴起,又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而衰落。今天摄影师带您走进古城,去触摸400多年战火硝烟的痕迹。
永泰古城,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个城堡内。当时,城内驻有士兵2000多人,马队500人,附属设有火药场、草料场、磨坊、马场等机构。据传岳飞的后代—岳镇邦,岳升龙,岳钟琪祖孙三代曾在此守卫疆土,造福桑梓,使永泰古城名声远扬。岳氏家族有六代人死后葬在永泰白土梁岳家墓地里。
永泰古城周长1717米,墙高12米,城基厚6米,占地面积318亩。整个古城平面呈椭圆形,城门向南,外筑甬门,外门为“永宁门”,内门为“永泰门”。门稍偏西,形似龟头。古城四面筑有瓮城,形似龟爪。城北有5座烽火台渐次远去,形似龟尾。城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约2米。整个城池形状酷似乌龟,故被称为“永泰龟城”。
“连年干旱之后,村里的年轻人搬到有水的地方去住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古城文保员李崇仁说。今年63岁的李崇仁是永泰小学校长,前几年退休后,担当起了文保员和旅游宣传员。
这座明代古城,现在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在上世纪50年代村里还有30多个姓,1300多人;大约8年前,政府将黄河水用水渠引到了离古城10公里的地方,并鼓励古城的人们搬迁到水渠边的移民点居住,几年间许多人陆续搬走,到2013年9月锐减到100多人。
站在高墙上向城内望去,只见城内是一排排状如网络的民房,城中却见不到几个人影,既不闻犬吠之声,也听不见鸡禽之鸣。城内没有一棵树,入眼的只有断壁残垣。
古城里最好的建筑就算是永泰小学了。永泰小学由永泰居民李善澈于1920年创建,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三所民国小学校址之一。随着古城人口的大量外迁,学校只剩下校长兼老师一人,教仅有的两名学生。我们去时,校长和学生都不见了,学校空无一人,有二个工人在修缮粉墙。
由于古城的苍桑和荒凉,所以它还成了拍摄影视剧的外景地。电影《最后一个冬日》《美丽的大脚》《汗血宝马》《光辉岁月》和《决战刹马镇》等都在这里取景拍摄,这是古城的先民们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座教堂就是现存着拍电影后留下的建筑。
沿着城墙向西走,远山便是河西走廊的方向,翻过那座山脉,便是天祝、古浪、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丝绸之路就是这样一段一段展开在西北的戈壁故道上。
永泰古城,已经成为一座被时光遗忘的记忆之城,也许最终只能逐渐消失在岁月的风沙之中。不知道龟城以后会不会变成一座空城,最终向楼兰古城一样消失。
龟城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顽强的矗立在景泰川的土地上,显示出它的古老,孤寂和饱经风霜。虽然它已是残垣断壁,但古城雄伟的建筑结构依然可见,它凝结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和苍桑的时代痕迹。
站在颓败但依然宽厚的古城墙上,极目远望,城外孤独的牧羊人,你会感到古城的孤寂与苍凉,悲壮与雄厚。远处的鹿寿山巍巍耸立,这只巨大的金龟就这样孤独的葡伏在山脚下,默默的守护着西北的大片疆域。
也许,我们今天的所见,会变成一段难以再现的历史,我们每一个到来的人,都在记录着龟城的历史。
默默的,在风中,为龟城祈福。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