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独家:侠有义则正 武有德则成——刘殿龙

作者:朱家良 · 2017-09-13 来源:凯风网

   

  刘殿龙,字长青,道号信玄子,1934年生于朝阳市郭家村,1953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1992年,刘殿龙被选为朝阳市武术协会首届主席,2003年又被聘为市武协名誉主席至今,刘殿龙一直不曾忘记自己的使命,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和开展普及全民武术健身运动中积极奉献着自己的热忱。

  文依凭心 武以观德

 

  刘殿龙自幼体弱多病,1944年,有幸拜朝阳城隍庙(天清观)道长许诚玲为师,学习龙门派养生术和武术十年,这期间,刘殿龙较为系统的掌握了内功修持法,外功拳法、刀法、武当太极十三式、擒拿,针灸等技艺。学武很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练武并不吃香,许多同门师兄弟都渐渐离开了,但刘殿龙却始终坚持着。

  1953年,刘殿龙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同年八月师傅许诚玲将自己的白云藏鹤宝剑赠与刘殿龙作为纪念,并在之后的寒暑假期间,将自己的武术心得一一传授给刘殿龙,引领刘殿龙走出武术套路的限制,步入自由搏击的初级层次。

  许诚玲告诉刘殿龙:“目前是非常时期,传统文化广泛受到冲击,这是社会和历史的必然,想要传承传统文化,以后还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冲击,只能适应不可抗拒……”

 

  在许师弥留之际将刘殿龙叫来身旁叮嘱他道:“你身体素质差,但你聪明且有文化,可以将武术整理出系统的文字资料供后人参详,要将龙门派的精华留给后人,才能对得起祖师爷的教诲。”又说道:“你体力不佳、身形瘦小,又没练出一招先的功夫,但你只要能把自己所学融会贯通,遇事防身时不心浮气躁,而是冷静对待,基本上是够用的,否之若是主动盲目攻击对方,十有八九必输,切记切记。”最后,赐银镯一只,赐名信玄子,而成龙门派第二十五代传人。

  1957年,刘殿龙得到山东子贞马良部队武术教习和沈阳齐老师的指导。1959年,刘殿龙来到锦州形意名师孙凤瑞老师处学得五行连环十二象、形意八卦合演、五行对打以及易筋经拍打法,与此同时,刘殿龙还有幸结识了许多武术老师,老师们看到刘殿龙认真刻苦的执着精神,都愿意对其指点一二。

  1960刘殿龙从峨眉派镇健上师处学得峨眉十二桩之前四桩和部分导引术,70年代末从六合门沈家、郑兴书及其弟子李继民处,吸收其部分技击精要而受益良多。

  刘殿龙自幼习武,不断集合众家所长,曾益其所不能,且不忘师父临终时的嘱托,时刻牢记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尚武崇德 修身养性

 

  1958年大学毕业后,刘殿龙被分配到辽宁省结核防治院工作,70年代又转入朝阳市结核病院直到1995年退休。工作期间,刘殿龙曾两次进修中医,在临床工作中一直兼做中西医结合和武医结合的研究工作。临床发现十八种经络反应现象,并总结成“论文”。

  “有关经络现象的研究及其本质的探讨”一文,在国内首次提出经络是体躯内脏调解系统其高级中枢在网状结构的新观点,并通过皮肤穴位电流复式测验,证明此系统确实存在。该文已入编中国科教文中心。

  不仅如此,刘殿龙还在多年习武从医的过程中发现按松、静、自然要领演练之简化太极拳和熊步放松功,具有调节系统电流平衡、平衡血压、提高气血值、提高体外淋巴细胞吞菌指数的作用,此次发现为民族形式体育疗法疗效的取得,找到了客观指标和理论依据,在国内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

  1984年,刘殿龙被省武术挖掘组吸收为组员,负责组织同门师兄弟挖掘整理由中国武协副秘书长李天骥老师推荐的我市许诚玲老师创编的龙门鹤拳、龙门鹤剑。其整理稿在1986年参加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展,受到国家体委和省体委的嘉奖。与此同时,刘殿龙也被评为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先进个人”。

  1992年,刘殿龙被选为朝阳市武协首届主席,做市武协主席十余年,每一年,刘殿龙都自筹资金举行一次市级武术赛,先后建立了六个单项拳种研究会、一座少儿业余武校、一个龙门武术与养生研究室、三十一个武术辅导站。累计发展会员2000余人,并多次组队参加省级以上赛会,取得金、银、铜奖牌30余枚。1997年,刘殿龙组织35人考取了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带领市武协在1993年和1999年先后被省、市评为先进社团,刘殿龙本人也被评为先进个人。1999年,刘殿龙被市体委和总会授予了“弘扬中华武术突出贡献奖牌”。2000年,刘殿龙又组织18人考取了国家一级武术裁判。2003年,刘殿龙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2006年,72岁的刘殿龙又晋升为中国武术七段。刘殿龙整理出老年保健动功十八式和龙门散手三十六式,并推出打分力的消法打法,为突破散打对撞法的瓶颈做出了尝试。2014、2015年,刘殿龙在市武术赛会和辽宁省首届国际武术赛会表演中均获一等奖。

  如今,83岁的刘殿龙每日清晨还要练功,虽然,刘老稍微有些耳背,还有通风的老毛病,但仍然身手矫健,动作灵活,就算是年轻人怕是也不能与之相比。

  让传统武术生生不灭

 

  刘殿龙已是耄耋之年,但心中对于中华武术仍是牵挂万分。刘殿龙告诉记者:“习武者,功夫高强自然要紧,但即便要紧也要紧不过武德。”对于现下一些网络流传的“格斗狂人约战各派掌门,称要武林打假”、“太极拳13秒败北,传统武术实战已过时”等言论刘殿龙有些自己的看法。

  刘殿龙说:“在冷兵器时代,各家掌门都是搏击高手,而现代社会,有些自封的假拳师、假掌门以盈利为目的,鱼目混珠、以假乱真、骗人骗财、惑乱武林,而真正有真才实学的武术名师早已是少之又少。”

  一些拳手参加擂台赛,打的也大都是以力量为主的对撞比法,这种对抗一旦遇到力气大、速度快、耐力强的拳手,必败无疑。武术不是以大欺小,而是以弱搏强。太极拳也能搏击,但必须参透太极阴阳论的真谛再加上名师指导。任何肢体运动只要有攻防意识,就是武术,否之,动作再好也只能称作武术体操。

  但是针对传统武术,刘殿龙也提出了几点意见,他认为,传统武术套路多,越练越繁琐,容易学用脱节,只适用于健身表演,其实应恢复简单实用的原始技法用于实战,因为武术的核心就是搏击。

  其实,习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好勇斗狠,显示自己,而是为了强身健体,伸张正义。每一个习武之人都应该站在为武术负责的高度上,加强个人修养,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有些人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说错狂妄之语,这份敢于挑战的勇气固然可嘉,亦可鞭策传统武术进步,但是这份狂妄不可取,习武不仅是要强身健体更要修身养性,以德服人方能让传统武术生生不灭。

  自古以来,习武之人,首当讲究德行,人有奇才异能,便当善自韬藏,不炫己之长以骄人,这样才可以养德,可以保身。古往今来,恃才者终以才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有武有德,藏而不露,侠肠义骨,济世扶危,除贪劫忘,戒淫忌恨,而切忌恃强逞能,见利忘义。

  刘殿龙,70多年一直这样固执地坚守着心中的武德,或许他的武功并不十分高强,但这份执念,足以让人为之动容。

    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