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10点14分,一位老人抱着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冲进门诊大厅,呼喊着向女护士张曼求救。来不及多说,张曼接下孩子,直冲50米外的儿科诊室。仅用十几秒,就把孩子送到了儿科主任医师李春力手中。经诊断后,孩子需送往门诊6楼耳鼻喉科救治。张曼抱着孩子又向耳鼻喉科3号诊室狂奔。经过几分钟急救,孩子的命保住了!
张曼等郑州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生死时速”救人,引发网友点赞。有网友称赞张曼 “最美护士当之无愧”,有网友说““看着感动得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泪水,这就是白衣天使”。
但这在医护人员看来显然纯属平常。如医生所说:“这种情况就是与死神赛跑,快一分、快一秒都很重要,因为窒息会致使大脑缺氧,时间长了后果不堪设想。”确实,人命关天,时间就是生命,这于医护人员也不过是常识。而本来,救死扶伤也正是医护人员的天职,“生死时速”于医者,其实也应是基本的职业操守。
不容讳言,不少人确实遭遇过医生的冷漠,比如,不给医生红包就有可能遭遇冷脸,甚至被作弄。这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医患关系的紧张。但就如这样的“罗拉快跑”,我们难道见得还少吗?显然,冷漠从来都不是医生的主色调,只是,对于“罗拉快跑”,我们往往以为既然是“白衣天使”,也就理所当然,而如果医生在巨大负荷和压力之下,让患者稍有不如意,则不能容忍。这其实并不公平。
“罗拉快跑”展现了医护人员的圣洁心灵,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被过度渲染的所谓医患关系紧张之下,对医德不离不弃的坚守。显然,越来越多的“生死时速”救人,不仅诠释了医德的美丽,还原了白衣天使的纯洁与可爱,也将让医患关系如沐春风,重归融洽与和谐。而于每个人,“罗拉快跑”中展现的仁厚和关爱、炽热和仗义,都是一面心灵的镜子,让人向善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