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凯风独家:教授带母亲上课,折射养老的窘境

作者:凌剑 · 2017-09-27 来源:凯风网

  近日,微博上几张贵州大学老师带着年迈母亲上课的照片引起热议。照片中,老人坐在教室的后排,时而打盹儿,时而看着前方。老师在讲台授课,学生像往常一样正常听讲,似乎没有被老人影响。记者了解到,这位老师是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胡鸣,照片中的老人,正是他85岁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目前只认识自己的儿子,并且对儿子寸步不离。(922日北京青年报) 

  这则微博引出来的新闻,令人感动。人们感动的不仅仅因为胡鸣教授的孝心,还有校方的支持、学生的宽容。本来,作为老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是其本份,带着一个老人到教室上课,肯定对教学有影响,但校方没有阻止,学生也欣然接受这种做法,说明大家对胡鸣教授这种做法是从心底里认同的,对其孝心是敬佩的。 

  笔者在此不想对胡鸣教授的做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主要是就这件事所引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发表一下看法。那就是如何来更好地对待失能老人问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一个越来越峻的现实问题。 

  我国目前老年人口超过3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5%。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测算,从2020-2050年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最快的阶段,预计老年人的比重将从15.6%上升到25.8%。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将开始向人口结构老年型转变。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失能、失智群体的数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国家老龄办发布了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必须尽早着手解决老年人照料问题。我国近年来尽管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老人的养老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目前,对老年人的照料大多还只能选择居家照料这种传统的形式,但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这种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情况。据调查,现在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很多家庭在照料老人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胡鸣教授将自己失能的母亲带到上课的教室来,就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针对这种现实,必须尽快做好有关工作,使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要通过政策优惠、财政补贴等形式,积极吸纳社会资本进入老年社会治理领域,借助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的力量,加强老年服务业的建设。对失能老人的照料,应做好顶层设计,可以通过试点失能长期照护保险、商业保险、长期照护津贴、慈善捐助等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总之,要通过不断努力,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料服务,使还在工作的像胡鸣教授一样的人不必采取带老人到单位这种无奈的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