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独家:食药监总局提示小龙虾消费误区!你知道多少?

作者:高铭昱 · 2017-09-15 来源:凯风网

  你喜欢吃小龙虾吗?有人说,在中国,无论大街小巷,只要是涉及到餐饮的地方,都有小龙虾的身影!刺激人们味蕾、挑逗人们食欲的小龙虾也屡屡受到媒体关注,不经意间就成了网红了!前不久,丹麦的生蚝成灾,很让中国的吃货激动了一阵子,纷纷表示要去丹麦吃生蚝挽救生态,然而,最近又有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德国遭数十亿只小龙虾入侵,局面几乎要失控了!这又让多少吃货馋涎欲滴呀!

 

  不过,吃货们,你们知道吗?想吃德国小龙虾是个误区:当地法规禁止捕捉、烧烤这种小龙虾,你也只能望“虾”兴叹罢了!还是不要想人家的小龙虾了,看看国内的消息吧。国家食药监总局前不久刚刚发出关于小龙虾消费的预警提示,我们还是好好了解这个令亿万吃货倾倒的小龙虾,人们对它都有哪些认识误区吧!

 

   

 

  一、选购小龙虾要避免误区 

  想吃小龙虾了,你是不是见到就买呢?图便宜还是图新鲜?看谁卖在什么地方买很重要!国家食药监总局最近提示说:要到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农贸市场、超市等地选购小龙虾,并索要发票或收据,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小龙虾。吃货们,你们懂得如何区别小龙虾的优劣吗?新鲜的小龙虾鲜亮饱满,背部红亮干净,肉质紧,头身均匀,外壳薄而滑,体型大,动作活动,虾头与躯干的接缝处空隙紧密,腹部绒毛和爪上的毫毛白净整齐,有一定的弹性和嚼劲,这就是选购小龙虾的秘籍大法!记住:劣质或是死了的小龙虾,肉质酥软,不饱满,万万不要购买食用,小心危害你的健康!

 

   

 

  二、制作烹饪小龙虾中谨防误区 

  从市场买回活的小龙虾后,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吗?可不要立即做了吃,那正是陷入了消费误区,心急嘴馋是不行的!要有点耐心,在清水里养24—36个小时,等小龙虾吐净体内的杂质再说!在加工龙虾时,最好是把鳃和细爪剪掉,那些地方带菌较多!虾壳最好用刷子刷洗,清洗干净再下锅烹饪。记住:死龙虾是吃不得的,龙虾一死,细菌在高蛋白作用下立刻分解,吃了容易中毒拉肚子!

  小龙虾体内的细菌和寄生虫多,烹饪小龙虾一定要高温煮透,蒸煮时间要达到三十至四十分钟,确保杀死有害生物再饱口福,才是养生之道!不要采用烤、炒或腌、醉等方法加工小龙虾,这样做味道虽好,但有可能感染疾病,是得不偿失的!

 

   

 

  三、食用小龙虾时莫入误区 

  小龙虾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有吸收和处理毒素的能力,因此在食用过程中有些禁忌是必须遵守的,切不可疏忽大意!专家们说,小龙虾的头部是吸收并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所以,你应该不用我提醒了吧,这一部分千万不要食用,免得毒素危害你的身体!

  还应该提醒吃货们的是,小龙虾好吃,也不能忘乎所以啊!吃虾一定要有节制,不可为了大快朵颐,一次食用过多。聪明的你还用我多说吗?你应该知道虾是高蛋白食物呀!蛋白质虽然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但摄入过量对人体也是有危害的!当然,过敏体质的人也不要食用小龙虾。小龙虾含嘌呤较高,痛风病人就更不要食用了。吃小龙虾时喝啤酒更会加重患痛风病的风险。

 

   

 

  四、关于小龙虾用于处理尸体的谣言 

  喜欢吃小龙虾的人多,小龙虾也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各类消息不断见著媒体。想必诸位都还记得,“小龙虾是二战时期用来处理尸体的”谣言曾在网上泛滥。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辟谣,但事与愿违,又出现“小龙虾不是虾是虫子”“外国人都不敢吃”的衍生谣言。

  借此机会向诸位喜欢小龙虾的吃货们科普一下:小龙虾是一种淡水螯虾,原产于北美洲,1927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 1929年被日本带入中国,也是作为饲料、食物的,但这时,抗日战争尚未爆发,不存在处理尸体。小龙虾对有毒水体有极强适应力,重金属在体内积聚多,但主要集中在头部,不吃虾头即可。一般只要是合法养殖的小龙虾,就问题不大。诸位吃货们,只要小龙虾新鲜,烹饪时充分煮熟,吃的时候遵守注意事项,食用小龙虾就是安全的,诸位尽管放心享用!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