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血液中缺少红细胞或血红蛋白。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很多,患有贫血的人会出现头昏、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长期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饮食补血一直以来都是有贫血症状的人群最佳选择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仍存有许多误区。
误区1:大枣补血效果好
在水果当中,新鲜大枣的铁含量算是比较多的,1.2毫克/100克。但是,大枣中的铁吸收率极低,不能被人体很好地利用。虽然鲜大枣中维生素C含量为243毫克/100克。而VC可以促进铁吸收,对防治缺铁性贫血有帮助。但是,大枣常常不能多吃,吃那么十粒八粒的大枣,对补血来说,就是隔靴搔痒。
误区2:阿胶能补血
很多人都认为阿胶补血,其实血绝对不是靠吃当归、阿胶就能补充的。阿胶不能直接补血,而是通过驴皮的收敛功能使血暂时地会聚起来(阿胶是用驴皮熬出来的),集中在一处发挥作用,从而使机体的状态暂时得到好转。
误区3:喝牛奶可以补铁补血
牛奶是富含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但是含铁量不高。同时,人体对牛奶中的铁元素的吸收率只有10%,很难补给充足到经期性贫血的女性所需的铁元素,是有,依赖喝牛奶来补铁补血是不可以的。
误区4:多吃甜食对贫血者好
贫血者要忌吃甜食。因为过多地摄入糖类食物会使体内白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而且,摄入的量越多,抑制就会越严重。
误区5:多吃肉对身体不好?
一些女性对一般广告中宣传的肉食损害健康产生误导,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其吸收率也高,达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在平日饮食中,蔬果与肉类的摄取应均衡。
误区6:蔬菜水果无益补铁?
许多人不晓得多吃蔬菜、水果对补铁也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误区7:补血铁剂或食物可以多吃
补血的铁剂含有人体造血所需要的大量铁元素,可以及时快速的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但是,不可以随意吃。如果一旦一次过量的摄入过多的铁,就会导致铁中毒,轻微者会头晕恶心、腹泻休克,严重者甚至会昏迷死亡。因此,在补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小量、长期”的原则,避免铁中毒。
误区8:咖啡与茶多喝无妨?
对女性来说,过量嗜饮咖啡与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质吸收。因此,女性饮用咖啡和茶应该适可而止,一天一两杯足。当然,除了营养因素以外,缺铁性贫血还可能由疾病引起。例如痔疮、肿瘤、消化道溃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所以,发生贫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
误区9:贫血好转得停服铁剂?
贫血者根据医生指示,服用铁剂,看到贫血情况改善或稳定后,即停止服用,这也是错误的做法。 这会造成贫血情况再次出现的后果。正确的方法是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直到贫血症稳定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至8周,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
误区10:红糖水补血效果好
红糖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益气养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等神奇功效,事实上红糖并没有补血的有效成分,而且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有杂质。这样补铁,恐怕没有补足铁,反而补了不少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