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已经到来,刚刚享受完暑假的同学们即将进入一个忙碌的学习期。大部分孩子在假期中长时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视节目中,有的甚至开启了假期旅行模式,上学期间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被打乱,生物钟也不在那么的准时。所以,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开学时都要嘱咐孩子们收收心,早点睡,早点起。在这里啊,有关于孩子睡觉的几个误区,一定要和家长们好好说一说!
误区一:睡得多总比睡得少好
很多家长会觉得,睡眠时间越长,孩子第二天的精神越好,学习效率就会蹭蹭蹭地往上提升。这就是所谓的:睡眠时间和学习成绩、精神状态成正比的误区了!这个误区,通常和科学家们提倡的充足睡眠有关。成年人总会因为这个充足睡眠,就拿自己作为参照项,自己觉得困了,就催孩子去睡觉,或是到了感觉上应该睡觉的时间,就催孩子去睡觉。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孩子睡觉时间少,固然是会极大影响孩子健康发育的,但睡觉时间太长,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没有益处:孩子的心脏活动能力会大大减弱,必须的供氧也会因为长时间的睡眠而不足。最关键的是,孩子的新陈代谢会被连累着减慢,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据有关专家介绍,十岁以下的孩子,一定要保证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十岁以上的孩子,每加一岁,减少十五分钟睡眠时间。这个睡眠时间,少于推荐时长不好,超过推荐时长也不好。
误区二:按时睡觉就是硬性任务
大多数家长会用命令式的语气命令孩子睡觉,好像睡觉就是一个任务一样。到了点就让孩子上床睡觉,不管孩子究竟还有没有做完的事、脑子还有没有在思考。所以睡觉前要让孩子觉得今天的所有事情都做完了,我应该睡觉了,那么孩子就不会带着心事躺在床上,就不会在床上翻滚哭闹不肯睡,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带着坏心情睡觉导致第二天上学昏昏沉沉了。
误区三:睡眠时长等同于睡眠质量
很多家长还会有一点误区,那就是把睡眠质量默认为了睡眠时长。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点!并不是睡得时间越长,睡眠质量就越高!很多人都知道,人的睡眠质量分为深度睡眠和浅层睡眠,深度睡眠时间较短,而且比较难进入深度睡眠的阶段。但解除人的疲劳就非常需要深度睡眠。浅层睡眠几乎占据了所有睡眠时长的70%,但是对人解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所以,一个孩子在自己完全不困的情况下,被家长逼着去睡觉,翻来覆去折腾了半天的睡眠质量,其实并不理想,还不如到点睡觉、困了睡觉效果好。所以让孩子早点睡并不是解决孩子开学综合症的正确方法,让孩子有一个舒适的睡眠坏境,提高孩子睡眠质量,别要求孩子太过早睡,循序渐进才是硬道理。
误区四:小学生负担轻,不需要睡午觉
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生正处在精力旺盛的年龄,再加上学习压力不算太大,中午不是非睡觉不可。可据专家介绍,孩子处在家庭环境中,尤其是人多的时候,大脑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但进入课堂后,安静下来了,就会感觉到疲惫,有想睡觉的欲望。而午睡会对身体进行及时的调整,对孩子的健康以及学习都有利。此外,午睡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午睡是必须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