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学生都在家上网课,现在学生都放暑假了,虽然大部分地区疫情基本稳定了,但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时候,还是要做好防护措施。这段时间正是雨季高发期,孩子们一定要防溺水,如果发现有人溺水该怎么办?夏季游泳注意事项有哪些?外出游玩时需做好哪些防护措施?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说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
1、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特别是近期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游客,不建议使用游乐设施。
2、观摩、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3、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4、注意手卫生,在如厕前后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湿巾等清洁双手。
5、清洁双手前不要触碰口、眼、鼻,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
6、保持环境卫生,言行举止得体,不大声喧哗,文明游乐。
7、进入设施内的餐厅、咖啡厅、茶座等要遵循相关类型指引。
提示:暑假期间需保持高度警惕 不宜出国旅行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示,儿童青少年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应远离疫情风险因素,尽量避免前往农贸市场、宠物市场等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
庞星火表示,暑假请大家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了解疫情发展形势,避免前往境内外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家长要继续督促孩子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用公筷、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注意食品卫生等好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营养,平衡心态,提高免疫力,避免聚会活动。如果计划外出游玩,要关注目的地的疫情状况和防控要求,做好充分的口罩、消毒纸巾、手部消毒剂、驱蚊剂等防疫物品准备,自觉遵守目的地、公共交通、景区等防疫规定,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建议选择卫生条件好的正规餐厅就餐;全程做好防护和健康监测,如有不适,及时到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报告行程和接触的环境及人员情况。目前虽然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是境外疫情仍处于高发状况,建议市民朋友近期不宜出国旅行或旅游。
夏季防溺水 要有安全意识
夏季天气炎热,也是儿童溺水的高发季。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缺少有效看护是造成儿童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儿童自身也应该防范溺水风险。”儿童不要高估自己的游泳技术,要在配有正规资质的救生员的安全水域内游泳,不要去危险或不熟悉的水域或水体,不要在水中做危险的动作。此外,饥饿时、饱食后、太困太累、生病了都不要去游泳,一定要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王荃表示,如果发现他人发生溺水,儿童一定不要自行下水施救,应该及时呼叫援助,可以在岸上寻找可用的工具抛向落水者帮助他漂浮。在水中救人不要正面相救,溺水者可能因缺氧窒息的恐惧抓住施救者不松手,从而将施救者拽进水里,最终可能二人都会沉入水中。
夏季游泳注意事项有哪些?
饭后、饮酒不宜游泳。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不宜游泳。雷雨的天候不宜游泳。水温太低、太凉不宜游泳。游泳时禁止与同伴过份的开玩笑。不要随兴下水,特别是野外。风浪太大、照明不佳不要游泳。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浅、人多不可跳水。要在有救生员及合格场所游泳。下水前先做暖身运动。下水的装备要带全,一定要带泳镜。水中切忌慌、乱,如遇抽筋,请保持冷静,改用仰漂。平日有机会就参加心肺复苏术训练及水中自救训练,如遇人溺水,没有把握不应下水救人,可一面大声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树枝、绳索、衣服或漂浮物抢救。露营、钓鱼、野外活动如*近水边时,应严防小孩意外落水。海边或户外游泳要防止晒伤及脚底刺伤。
小编提醒大家,虽然夏天天气非常炎热,但在外出忧外时,家长一定要看好自己家的孩子,在游泳时一定要有家长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