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清朝的名臣,他文化不高,但为官清正,极受雍正的器重和信任。雍正年间,李卫仕途可谓顺风顺水,那雍正去世后,乾隆是如何对待他的呢?他的结局如何呢?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如果把这个特长发挥出来,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比如,有的人适合做学问,有的人擅长打仗,有的人善于治国。这李卫的特长,就是善于做官。
李卫从康熙年间就进入了官场,一直到乾隆年间,历经三朝,他在官场上都是一帆风顺。你可别认为李卫读过很多书,懂得多少道理,其实他就是一个文盲,大字不识几个。他是花钱买的官儿,压根就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有人说,做官就是做人,这说明李卫很会做人。不然他也不可能平步青云,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年代,屹立三朝而不倒。
李卫祖籍是江苏徐州,家里边比较有钱,物质条件比较优越。所以,他不读书,不是因为家里给不起学费,完全是因为他对读书不感兴趣。他的兴趣是吃喝玩乐,整天跟狐朋狗友混在一起,没事就练拳习武,或者去茶馆听书,听相声。简单一句话,就是不务正业。
就这么一直混到三十岁,当时正处于康熙末年。虽然说康熙皇帝为了巩固统治做了很多努力,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但是由于地方官员贪污腐败,加上贩私走私严重,每年地方财政都出现了负增长,所以导致国库逐渐亏空。为了解决钱的问题,朝廷就允许老百姓出钱买官。
在那个年代,老百姓想办点什么事还不得找官吗?头上有个乌纱帽,比做什么行业都强。李卫当时就想啊,要不咱也去整个官儿当吧。我也不图干出什么大事,就当是玩儿呗。所以他当官的目标并不是干出什么成绩,就是为了一个字,玩。
出于这种思想,他就花银子买了一个从五品官儿。这个官也不小,相当于副厅级干部。要买到这么大的官儿,花钱一定不会少,可见李卫家是相当有钱的。
李卫当官的天赋极高,从进入官场开始,这聪明才智就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康熙年间,他的官职一直稳步升迁,没过多久,就从从五品兵部员外郎升到正五品户部郎中。这正五品相当于正厅级,跟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差不多。
李卫在康熙朝,相当于官场实习生,只不过他是优等生。几年之后,雍正登基,李卫的官职就像坐直升机。雍正早就知道李卫其人,所以他上位以后,直接提拔李卫为云南盐驿道。
这个盐驿道可不简单,当时的盐非常珍贵,当上盐驿道就相当于掌管了地方财政,这可是个肥缺呀。正因为贩私盐高利润,在优胜劣汰的法则中,通过层层淘汰,最后生存下来的私盐贩子那都是狠角色。比如明朝的张士诚,就是私盐贩子。雍正把李卫放在这个位置上,不光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极大的考验。
李卫虽然是花钱买的官,刚开始他只是抱着玩儿的态度,但是他看惯了黎明百姓的疾苦,也看惯了官员的胡作非为。所以,他还是想当好这个官,用手中的权力为百姓多做好事。从家境方面来说,他家里很有钱,根本就不需要贪污受贿。
他在云南盐驿道严于律己,有了非常突出的政绩。通过了雍正的考验以后,他就被提拔为云南布政史,相当于省长,盐驿道仍然由他负责。
官职越大,李卫就越努力。他本来就想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只有官做大了,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所以他继续兢兢业业。不久之后,他又被升为浙江巡抚。这是什么官儿呢?这个官儿的职责就是“巡行天下,抚军按民”,是从二品大员,相当于省委书记。
不久之后,李卫又当上了浙江总督。浙江属于战略要地,同时还是税收大省。所以,朝廷对浙江总督要求非常高,不光要治理好农业、商业,还要兼顾海防,防止侵略者潜入。这个浙江总督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雍正皇帝本来就是一个工作十分努力的同志,所以,他对人才非常重视。像李卫这种政绩十分突出的官员,他也不会吝啬升官嘉奖。李卫凭着他过人的天赋和突出的政绩,终于平步青云,成为雍正跟前的大红人。
真的很佩服雍正皇帝的工作态度,这位同志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所有的奏折全部亲自批阅,但凡大事都由自己决断。皇帝有这种态度,对国家肯定是好事。所以在雍正期间,国库是十分宽裕的,国力也是十分强大的。这样的工作强度对身体肯定不好啊,所以喽,他只当了十二年皇帝就累死了。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雍正皇帝拼命工作,攒下了大笔财富。乾隆皇帝可就笑了,有花不完的银子谁不笑啊?在乾隆一朝,出手都是相当阔绰的,生活也是很奢侈的。
有人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皇帝死后,李卫有没有被换掉呢?答案是没有。对于李卫,乾隆还是很重视和优待的,也能采纳李卫的建议。后来李卫生病了,皇帝还让御医前去诊治,这个待遇是非常好的。
乾隆三年,李卫因病去世。乾隆下旨,以总督之礼,厚葬李卫。像李卫这种为国为民的清官,得到升迁和善终都不意外,他也应该得到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