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2日
农历七月廿五日
2022郑仙文化论坛
用艺术再创非遗之美
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在白云山举行
人民日报广东分社社长陈伟光,广州市白云区原政协副主席张实,国家一级作家、民俗专家、广东省非遗保护委员会委员曾应枫,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院城市学院副院长叶正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系主任吴杨波、广东省妇幼中医科主任潘明沃莅临现场,并作主题发言。会议由广州广播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林海婷主持。
广州广播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林海婷
白云山郑仙诞
白云山管理局举办郑仙诞已有十一年历史,今年迎来了白云山家族IP的诞生,是白云山探索“用艺术再创非遗之美,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新尝试,让非遗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引发人们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传播,增加传统文化的参与度,在更广泛的传播中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广东省妇幼中医科主任
潘明沃
广东省妇幼中医科主任潘明沃为大家分享,夏秋时节岭南地区的特色养生,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他表示,郑仙这种悬壶济世的精神,很值得他学习,郑仙诞文化节对他来说是鼓励的作用,要更加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
广东省妇幼中医科主任潘明沃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国家一级作家、民俗专家、广东省非遗保护委员会委员
曾应枫
国家一级作家、民俗专家、广东省非遗保护委员会委员曾应枫表示,郑仙传说赋予新的文化力量,让大家读懂广州,认识广州。广州文化与白云山文化、郑仙文化,有很大的关联,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广州市自然生态文化结合,加深广州文化的厚重感,也体现广州的包容。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院城市学院副院长
叶正华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院城市学院副院长叶正华表示,在当下要给郑仙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播,一定要用最新的艺术形式以及媒体形式,比如年轻人喜欢的亚文化——游戏、动漫等,“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艺术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方向。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系主任
吴杨波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系主任吴杨波表示,每一代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郑仙形象。相对而言,新广州人可能对郑仙的了解不多,对于新广州人来说,主阵地是互联网,年轻人不喜欢一个平面化、教条化的形象,可以重新讲述郑仙的故事,制作优秀国产连续动画片,让年轻人知道和了解郑仙。
白云山家族IP设计者、广东省广告协会理事
张荣杰
白云山家族IP设计者、广东省广告协会理事张荣杰介绍,这次白云山家族IP角色的设计定位,尽量贴近了现代生活。比如郑仙安安的形象,虽然是古装扮相,但他头上戴着帽子,腰间还挂了一个保温杯。还有很多人问到,松鼠云云头上为什么会有一对鹿角呢,其实这也是一个拟人化的设定,目的是让白云山家族IP这五个角色未来有多层面挖掘的可能。
广州市白云区原政协副主席
张实
广州市白云区原政协副主席张实表示,非遗艺术的传承需要一个载体。当下的载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推出更多适合年轻人的沉浸式的体验,比如剧本杀,编年轻人喜欢的故事,通过定向越野的方式,到各个景点打卡,在游览白云山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人民日报广东分社社长
陈伟光
人民日报广东分社社长陈伟光表示,郑仙诞是一个民俗节日,民俗节日最大的特征是老百姓的参与,要让老百姓参与,一定要有仪式感,可以相结合郑仙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比如邀请中医到白云山义诊等。第二,郑仙是仙人,“仙道文化”要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才能够引导新的价值观,例如通过动画电影的形式,把仙道文化赋予进去,一定要有力量。
广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郑仙安安星推官
张启亮
广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松鼠云云星推官
央央
广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仙鹤山山星推官
区峻銘
三位白云山家族星推官从年轻人的角度,对白云山郑仙文化传播、IP设定,发表各自见解:年轻一代喜欢有性格的事物,如果每一位家族成员都有性格定位,角色感会更加凸现。
现场观众留下参与感言
观众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