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非遗博览
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

2023-12-26 来源:河南省印刷博物馆

千百年来,古老的门神年画从久远历史中走来,一路风尘,一路辉煌,送走一个个旧岁,迎来一个个新春。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为年节张扬传递着浓烈的民间民俗和乡土韵味儿。它就是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它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它继承了唐宋道释人物画的造型手法,构图饱满,造型拙朴彪悍,色彩鲜明强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农耕时代的原生态艺术,是中国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迅先生曾称赞说:“河南朱仙镇年画,绍兴称花纸,我看是好的,刻线粗健有力……这些木刻年画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很有乡土味儿,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历史渊源

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这是中国最早记录木版年画的文献。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的《钟馗嫁妹图》中,有“朱仙画派”之称;清代“四大门神”之一的《武财神赵公明像画》中也有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影子。民国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迎来了一个鼎盛时期:当时不仅在民间流传甚广,还销往日本、美国等国家。

二、工艺特点

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尤以戏曲脸谱画门神和戏曲题材文化为特色,以人物的动作形态论,分为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报鞭、竖刀、披枪等。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非常注意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其刀技线条粗犷豪放,阴粗阳细,构图饱满、生动传神,尤其是在神像画的衣纹上表现更为突出,具有北方民族的纯朴、厚实、健壮、整洁的艺术风格。

朱仙镇木版年画用色十分讲究,以矿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多用青、黄、红三原色,用色总数可达9~10种。民间常说:“黄见紫,难看死”,而开封朱仙镇年画黄紫两色的搭配,颜色厚重,对比强烈,不仅没有难看之嫌,反而色彩鲜艳,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与民间过年的欢乐气氛协调一致。系列主要作品有“神马图”的《马到成功》(即《三英战吕布》);“神马杨绘”主要作品:《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三国演义》)《杨家将》(又名《杨家将三打祝家庄》);“门神画”系列主要作品:《五虎守长安》(即《五虎讨寿图》)。

三、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木版雕印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开封已挖掘、整理出的年画老版有二百二十余块,重新印制历史老版年画三百多套,并编印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精选》《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等,为保护传统木版年画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另外,朱仙镇木版年画根植于农村,每逢农历新年,家家户户都将门神贴于大门之上,以求平平安安,驱邪求吉。年画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慢慢以单一的门神转化为具有故事、传说等多种画面的形式,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们环境的作用。它的制作者大都是民间艺人,出生于劳动人民,艺术上善于运用活泼生动、刚健清新的形式手法,以强烈明快的色调和迷人的情节,去塑造劳动人民向往的形象,一直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们的喜爱,所以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丰富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