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菜的历史在我国非常久远了,连宋代的大文豪范仲淹也为咸菜写过对子:“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徵羽”。足见古人对腌菜的喜爱。
腌菜可以保存蔬菜,又能调味、下饭,早就统帅了全国。萝卜作为一大蔬菜,是腌菜的几大扛把子之一,各地花样百出的酱萝卜和萝卜咸菜,不分南北,就是萝卜和中国人最为亲密的证明。
萝卜长到小腿粗,天气也转了干冷,就是潮汕踏菜脯的时节了。萝卜划成两半,浸到盐卤里泡一会,埋到坑里,第二天翻出来晒,傍晚收回坑里。
如此反复两三天,再一层一层叠在土坑里,一层一层地撒海盐,用脚踏实,十天后,白嫩嫩的萝卜,就变成一片一片巴掌左右厚的淡褐色的菜脯了。
菜脯可以久储,存了二三十年的老菜脯,乌黑发亮,咸中带甜,甜中带香,是时光和家乡的味道。
对于湖南人,外婆做的辣椒萝卜的味道可能会萦绕他们终身。一到了萝卜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要挂几大排萝卜在晒。
辣椒萝卜在湖南人的餐桌上都是横着走的,可以当零嘴、配白饭、拌面条、配米粉、配粥、炒菜。
好的辣椒萝卜是用黄土萝卜做成的,用湖南的小红尖椒做成的剁辣椒腌制上,又脆又辣,是嗜辣的湖南人难以割舍的“湘味”,也是在外的湖南人思乡时的慰藉。
在华北,势必会有五香萝卜干,青萝卜带着皮,切成条状,加盐腌制,花椒、五香粉、辣椒粉,掺起来研成末,晒个一天半天就好了青色的萝卜微微蜷着,边上发了黄,咸味伴着调料的呛味,就粥就馒头都很美。
类似的腌菜还有镇江的糖醋萝卜头、北京糖辣萝卜干、安徽的无为兰花萝卜……
中国有几千年种植和食用萝卜的历史,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萝卜”文化:“空心萝卜”是说一个人徒有其表、没有内涵;“拔出萝卜带出泥”指的是裙带关系;“萝卜白菜”一般代指平凡的日常生活;管个头小的小孩子,我们叫“小萝卜头”。
萝卜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蔬菜,也早就作为一种符号沉淀在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中。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萝卜,南北方人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