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 · 2022-10-18 来源:扬子晚报
张红指导剪纸社团学生创作
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的配合下,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图案就剪出来了。剪纸人叫张红,是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中心学校的一名乡村女教师,2022年9月,她的最新作品《运河情》在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比赛中获得了“苏新·创意奖”。
从教26年,张红的剪纸人生像花朵一样绽放,作品获奖无数。2018年,她被确定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同时,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技术能手”“宿迁市优秀非遗传承人”“宿迁市首批‘金鼎’文艺英才”等各种荣誉称号。
作品种类多样 她独爱表达乡土乡情
10月17日上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宿豫区曹集中心学校,在剪纸社团和剪纸展览室,见到了张红的部分作品,人物肖像、花鸟虫鱼、风景建筑……类型多样,不过她最钟爱的,还是表达乡土乡情的作品。
张红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
以刚刚获奖的《运河情》为例,张红向记者讲述了创作的初衷:“我的家乡就在大运河畔,大运河陪伴着我们走过了成长的岁月,也见证了宿迁的历史发展。”
指着里面的画面,她说:“前面是年代比较久的老房子,后面是现代的高楼大厦,古今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我还在运河两边加了很多树木,体现出宿迁的生态变好了,环境非常优美。”
张红在剪纸
“这个是农民伯伯,他挑着担,里面装满粮食,体现出丰收时的喜悦之情;我设计了一些人在钓鱼、在游船、在晨练、在郊游的画面,通过这些不同的人物,体现出我们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运河水养育了宿迁儿女,宿迁儿女心中都有深深的运河情,爱她就要赞美她。”张红自豪地说。
记者继续参观,发现了她以宿迁三张名片——“水韵名城”“项王故里”“中国酒都”为主题创作的系列作品,还有“宿迁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系列作品等。张红的剪纸作品不但有个性、有神采,还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她的很多作品,创作出来后都能引发社会关注。
非遗传承进校园 剪纸教学从娃娃抓起
作为宿迁市优秀非遗传承人之一,张红在教学之余,还大力推广剪纸技术,2003年起,她开始创办剪纸社团,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参与。
张红作品
在张红的带领下,学校的剪纸社团坚持做到人人有剪刀、个个会剪纸、生生有作品,扎实开展好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做到每周一次优秀作品展示、每月一次单项个人比赛、每期一次剪纸作品大型展览、每学年一次荣誉称号评比。
洪远晴是宿豫区曹集中心学校五(四)班的学生,学习剪纸2年时间,肯花时间下功夫,且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她告诉记者:“当时学剪纸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张老师的教导下,我每次都能创作出比上一次更复杂、更惊艳的作品,觉得自己好厉害呀。”
张红作品
剪纸社团的学生们,个个都会剪。洪远晴说:“过年的时候,我们回家会剪‘福’字和窗花,贴在家里,送给亲戚们。”
在学校,张红给8个班级的学生上美术课,这些学生中对剪纸感兴趣的,基本被她招进了剪纸社团。她说:“现在以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为主,每周利用延时服务的时间上两次课,三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剪纸,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剪纸创作,用来展览或参赛。”
张红作品
读书节、交通安全、禁毒等都是学生们剪纸创作的主题,根据主题,学生可自由发挥。据不完全统计,张红带过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不低于300次。
儿时喜欢手工 如今教出多名剪纸手艺人
张红回忆,儿时家乡就有很多剪纸的民间艺人,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他们拿一把剪刀,不用样板,也没有画稿,就像变魔术似的,一张张纸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幅幅充满喜气、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张红看得多了,也开始动手跟着学,不知不觉中就喜爱上了剪纸。
后来,张红考上了师范学校,系统地学习了不少美术专业知识,学起剪纸来更是如鱼得水。参加工作后,张红的剪纸作品深得师生的赞赏,但是她还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想来是剪纸的神韵。
《运河情》
2003年,她自费到南京拜剪纸艺术家陈耀为师,学习技艺、感悟神韵。回来后,张红反复练习,经常是一剪就是一个通宵。慢慢地,剪纸水平不断提高,获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
张虹的学生,不仅有十多岁的孩子,也有成年人。宿豫区第一实小王丽老师、新庄小学晏爱莲老师、曹集小学戴媛媛老师等都是在她的指导下,把剪纸艺术作为学校特色进行教学,使其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几位老师都获得了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及“三带”能手称号。
张红作品《运河情》获奖
与此同时,张红还走出校门,回馈社会。她经常到农村给留守妇女开展剪纸培训,带动她们把剪纸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20多人的剪纸产业团队,剪纸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
张红坚定地告诉记者:“剪纸是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我将用毕生的精力去感悟、去追求、去传承,以抽象、变形、简练的手法,再现一个属于自己也属于大家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