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北大才子”陆步轩因卖猪肉而走红。此后,他进入体制内工作。近日,50岁的他宣布已辞去公职,回归猪肉摊。从屠夫到公务员再到屠夫,陆步轩13年后的的角色轮回,却不再是被动谋生,而是主动选择。图为2016年9月19日,陆步轩再次现身广州的猪肉档卖肉,刀法依旧纯熟。视觉中国
更多精彩:
火热的田野
佛坪“流水席”
老艺人的剪纸艺术
陆步轩出生于陕西关中农村,1989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恃才傲物的他回乡工作,单位是计经委,但没编制没房子,因此被迫下海,接连失败后,又做了4年的职业赌徒。图为2003年,陆步轩展示尘封多年的北大毕业证。华商报 李杰/视觉中国
陆步轩的前妻当初因为北大的光环而嫁给他,在遭遇种种不顺后,两人于1996年离婚。2000年前后,在现任妻子的提议下,陆步轩开始了门槛低、收效快的摆摊卖肉生涯。图为2003年,陆步轩和妻子在出租门面房里小憩。华商报 李杰/视觉中国
经营肉铺的那些年,陆步轩常去隔壁的小卖部买酒买烟,但从来不买书报。他干脆假装文盲,别人看到他的一手好字,多以为他“自学成才”。图为2003年,陆步轩在肉铺为顾客切肉。华商报 李杰/视觉中国
陆步轩卖肉很辛苦,妻子在闲暇时间为他剪掉手上的老茧。华商报 李杰/视觉中国
2003年,卖猪肉的事被媒体曝光后,陆步轩突然有了当年考上北大时的被关注度。曾经梦寐以求的公务员大门,也终于向他敞开。2004年,38岁的他被政府安排了工作,这次有编制。图为2005年,已在长安区地方志办公室上班的陆步轩,对当前工作非常满足。他说:“现在这条件美得很,地方也大,休息的时候,想咋躺就咋躺。” 华商报 李杰/视觉中国
图为2004年,陆步轩回到乡下家里看望父亲。其父时年73岁,对于陆步轩有了稳定的工作,很是满意。华商报 李杰/视觉中国
虽然进入了体制内工作,但陆步轩并没有完全放弃猪肉生意。他一边上班,一边请别人打理。直到2010年,猪肉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后,才彻底不做。10年间,陆步轩靠卖猪肉挣了200万,而他上班的工资也不过区区几千块钱。图为陆步轩当年开的“眼镜肉店”。华商报 李杰/视觉中国
2008年,陆步轩认识了同是北大校友、也经营着猪肉生意的陈生,彼时陈生已是拥有4家公司、有接近2000个员工的大老板。2009年,两人联合创办了“屠夫学校”。擅长文字的陆步轩专门写出了14万字的教材,还亲自授课,有了荣誉校长的新身份。图为两人在一个酒席上做出同样手势。南方都市报 冯宙锋/视觉中国
图为2013年,上海“屠夫学校”首批毕业生参加分割考试。
2013年4月,陆步轩受北大之邀回母校演讲时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说完几乎哽咽。此番言论一出,引发舆论哗然。有不少批评者认为,职业没有贵贱,陆步轩这番话才是对母校的抹黑。华商报 陈团结/视觉中国
而北大老校长许智宏为此演讲致辞时说,“北大学生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图为陆步轩、许智宏和陈生相谈甚欢。华商报 陈团结/视觉中国
图为2013年4月,陆步轩行走在北大校园里。华商报 陈团结/视觉中国
图为2013年4月,陆步轩接受央视《看见》栏目专访。柴静问他对未来有什么期待,他的回答是,“不知道,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华商报 陈团结/视觉中国
短暂的北京之行后,陆步轩又回到了家里,继续普通人的生活。图为2013年4月15日,西安,陆步轩骑着电动车接下晚自习的女儿。华商报 陈团结/视觉中国
图为2013年4月15日,西安,陆步轩给儿子辅导功课。华商报 陈团结/视觉中国
在地方志办的12年里,陆步轩一直忙于各种具体事务,一年就要写二三十万字的材料。深陷繁杂的工作,他根本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只能沦为一个“文字匠”,更不要说成为“大家”了。图为2015年5月7日,陆步轩在办公室改写稿件。即使女儿马上要高考了,他也顾不上照顾。 华商报 李杰/视觉中国
而在当公务员的12年间,陆步轩卖猪肉赚的200万也花得几乎分文不剩。他曾自嘲说,公务员还是没有卖猪肉实惠。如今辞去公职重回肉摊的他表示,“过去我是匠,卖猪肉的匠人,现在我想成为家,一个猪肉方面的专家。”图为2016年6月7日,陆步轩在天津签赠新书《北大屠夫》,市民纷纷与之合影。游思行/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