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经古乐被称为音乐的活化石,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才村就有一个演出洞经古乐的乐队:福缘会,这支乐队由十八位平均年纪七十二岁的老人组成。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洞经古乐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经常会为有红白喜事的村民家义务演出。(图/文 薄高鹏)
更多精彩:
图解:谁在消费网络求助?
凯风摄记:说走就走的旅行,说来就来的极光
凯风摄记:穿透历史迷雾 在玛雅文明的摇篮-尤卡坦半岛
洞经古乐把汉族道教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融为一体,因其主要用于弹演道教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源于四川,盛行于云南等地。
2016年11月9日,是村民杨剑英家里的新房落成之日,为庆祝这个喜庆的日子,杨剑英请来了村里的洞经古乐队。据杨剑英介绍,老人们来演出一般不会主动收费,只需管老人们三餐即可。当然,家庭富裕的村民会在演出结束后为老人们包上红包,以表对老人们的敬意。
乐队的老人说,今天是村民新房落成日,他们用洞经古乐行安龙奠土仪式。
安龙奠土为道教斋醮科仪中重要的一种。道教认为,举行重大的斋醮科仪或者善男信女家中动土开工、修前整后,必会惊扰土府九甄黄大帝、安镇五方神龙、四值功曹、值年太岁,所以必须举行安龙奠土法事,祈求天帝、太岁、五方龙神护佑善信家宅安定、人丁兴盛、万事顺遂。
据乐队的一位老人介绍,这个乐队已经组建了三十多年,能演洞经古乐一百多首,以前乐队人数很多,几十年来乐队里很多老人离开了人世,现在只剩下这十八位老伙计了。
乐队经费紧张,老人用了二十几年的乐器已经破烂残缺了,但是他还是舍不得扔掉。
乐队的主唱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正在对着洞经古乐谱演唱。
两位拉琴的老人正在认真地演奏。今年65岁的乐队队长赵林老人介绍,这把大蟒蛇皮胡琴也已经用了几十年,现在为了保护动物,新的琴都是用仿生蛇皮制作的,已经没有这种大蟒蛇皮胡琴了。
赵林说,洞经古乐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民间交响乐”。洞经古乐包括吹、拉、弹、打、唱等多种音乐表现手段,主要分为声乐和器乐两个部分。仅《大理洞经古乐》这本书中便有270首,他们这支老年乐队几乎都能演奏出来,只是乐器配置不够。十八位老人组成的乐队,对于洞经古乐的真正排场来说,显得的确是小了一些。
二胡是整个乐队最多的乐器配置,赵林老人说很多老人喜欢拉二胡,所以乐队二胡乐手比较多。
阳光洒在香火上,演奏了一上午的老人们,中场休息。
休息时,几位老人聊着音律,唠着家常。乐队的老人们都是发小,后来参加工作就分开一段时间,如今为了非遗古乐又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三十多年。
短暂的休息之后,大家继续演奏。一位老人两手同时击打着不同的乐器。
一位老人正在认真的吹着笛子。
这位敲打木鱼的老人今年84岁,眼前几本洞经古乐谱中的唱词他都能熟练地演唱。
一本已经泛黄的洞经古乐谱。
白天的演出结束后老人们在喜主家用晚餐。
用完晚餐后,老人们会继续演出,一直到夜里十点钟。
夜里十点多演出结束,一位老人背着自己的琴,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