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信克邪  >  媒体
推动宗教对话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11-09 来源:中国民族报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宗教学)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论坛以“宗教学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主题,以“宗教学研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论贡献”“宗教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文明交流与宗教对话”为分会场主题展开讨论,十多个国家的8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国际前沿理论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自2010年推出后,已成为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国际平台。本次(2022·宗教学)论坛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深层次的国际交流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要坚持问题意识导向,聚焦宗教学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出立足宗教学学科前沿、融通中外有益的学术成果,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学术成就、学习成果;要构建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国际学术交流机制,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描述出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对命运共同体的探索史和追求史。宗教学研究应当不断推动宗教对话,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在致辞中说,要进一步加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公约数”;要进一步加强宗教学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立足中国、面向国际,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从多视角、多维度推动宗教学领域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建构融通中外有益成果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要加强学术的深入对话,为国际学术交流搭建平台,夯实国际学术话语的基石。

会上,郑筱筠以《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一带一路”全球宗教风险理论研究》为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卓新平以《新时代运动与文明对话》为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以《从“宗教对话”论述“世界大同”的可能——迎接“新文明轴心时代”的来临》为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莎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宗教对话》为题,意大利《天主教文明》编辑部主任安东尼·斯帕达罗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相遇》为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晏可佳以《关于新兴宗教和新兴宗教研究的几点想法》为题,蒙古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任哈丹宝力德以《关于宗教和民族主义在蒙古国社会中的作用的若干问题》为题,维也纳大学教授汉斯·舍可斯霍尔以《通往面向全球世界的伦理普遍主义——对儒家、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一些评论》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世界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时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在《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宗教学研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理论贡献》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宗教学研究围绕促进各宗教之间和谐相处、妥善处理文明间宗教关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中华文明与传统宗教、互联网宗教、宗教与“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取得了积极成果。中国宗教问题有效解决、国内宗教关系和谐、与世界的和平交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刘成有在《“人间佛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指出,“人间佛教”思想不仅是中国佛教适应现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产物,而且也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典范。其思想与实践,在讲好中国佛教故事、传扬中华文明、推动民心相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其教义思想中蕴含着‘命运共同体’意识,值得挖掘和弘扬。”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尹志华在题为《道教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论文中指出,道教文化中包含着“万物一体”的生命共同体意识、“道通为一”的万物平等意识、“齐同慈爱”的互助互利意识、“知和曰常”的和谐共处意识、“佳兵不祥”的反战意识、“大国谦下”的反霸权意识,以及“以天下观天下”的超越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现实,也是愿景,关键在于凝聚共识、共同构建。这一理念的提出,有着中华文化的深厚滋养,蕴含着传承千年的中国智慧。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在《“自然之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略说》中指出,“自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究天人之际”的核心观念。在道家看来,“自然之道”是探究天道与人道的必由路径,具有“自化”“应化”“独化”“协化”“理化”“心化”等深刻思想内涵,彰显出道家观变察机、与时偕行、虚静化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其经过适当地现代诠释与转化,可成为具有现代意蕴的文化之道与文明之道,有助于消解现代社会文明交流过程中的种种矛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契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自2011年起承办宗教学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宗教学)聚焦宗教学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宗教与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宗教与社会发展、宗教与慈善、宗教与全球治理、世界宗教热点、宗教风险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成为宗教学领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