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热点  >  热点新闻
决战脱贫攻坚 消除农村基层治理监督"贫困"

2020-10-04 来源:人民网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是要解决7000万农村贫困群众基本温饱、住房安全、饮水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方面的历史工程,脱贫成效如何,也要由7000万贫困群众来判断。要让贫困群众满意,提升帮扶成效,必须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治理监督体系,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从中央部署决策到政策项目落地,最能直接影响和改变贫困群众的就是广大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他们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要突出严管厚爱,促进党员干部以‘三严三实’作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保证扶贫资金使用合理、帮扶政策适用合理。要巩固并发展我们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必须对农村基层组织辅以行之有效的监督,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加强教育和监管,让贫困群众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监督缺位非一朝一夕之功,建立健全监督体系需多方合力。长期以来,由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上尚处于探索阶段,村民委资金使用不透明,村干部职能不清权责不明,优亲厚友、在职不在岗现象时有发生。村干部、驻村队员、乡镇下派工作人员如果不履职负责,脱贫政策就只是一张废纸;评定建档立卡户如果不能让村民信服,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如果打了折扣,贫困群众不满意,党和国家也不答应。必须从根源上补全农村基层治理监督的缺口,用好乡镇纪委书记专职化、县委巡察全覆盖、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三把利剑,构建一体化的农村基层治理监督体系,让群众、乡镇党委政府、上级机关有监督的能力,更有监督的动力。

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涤请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大老虎”当然可恨,群众身边的“蝇腐”、“微腐败”也不能轻视,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众教育水平低,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弱,“微腐败”看似涉及金额小,媒体曝光度低,实际上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极大损害。纪检监察机关要眼光向下,纪检监察干部要身子放低,不能给监督留“死角”,不能因为物质的贫困造成公平正义的缺席。对于侵害农村贫困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片,营造风清气正农村基层政治生态,为政策实施、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压实责任聚焦重点,确保监督制度不空转。脱贫攻坚改变了贫困乡村百业荒废的格局,大量项目和资金被用于发展扶贫事业,必须保证监督制度落到实处,让责任对应。集体资金由谁负责监管,资金进出需要谁审核;保洁员、护林员工作情况需要谁监管,人员安排需要谁审核;民政部门救灾物资发放需要谁监管,分配给谁由谁决定……岗位对应责任,责任压实到人,做到管住“少数”,管住全部。重点项目要建立定时上报和不定时抽查制度,上下级要及时对项目推进进度,项目过程存在廉政风险互相通气沟通,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强化学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监督现代化。新时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多样,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新方式新方法降低监督成本,如利用视频教学培训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微信群公开村财务,录音喇叭播放补助政策等方法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监督能力提升。提升基层治理监督现代化水平还需要村民积极参与,既要畅通问题反映渠道,也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民主讨论制度,让村民感到自己说话管用,自己意见受尊重,自己监督是为了增进村集体共同利益,以提高村民监督村务的积极性。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引领监督。消灭农村治理监督“贫困”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引领监督,党建促进监督,不仅管住要管住项目、资金、人事,还要管住文化、思想、价值观,让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一步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德,努力让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要禁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引导村民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村文化,做到监督为了人民、监督依靠人民和监督成果由人民共享,达到德治法治善治结合的效果。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