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 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截至10月31日,中西部22个省份共认定136130个扶贫产品,已销售2276.65亿元。消费扶贫已成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有力举措,创造出消费者买到好东西、扶贫产品卖出好价钱、贫困群众增收闯出好路子的多赢局面。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传来好消息:截至10月31日,中西部22个省份共认定136130个扶贫产品,涉及1836个县和39523个供应商,已销售2276.65亿元,超额完成了2000亿元的年度销售任务。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将消费扶贫行动作为应对疫情、灾情的有效方式,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举措,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消费者买到好东西、扶贫产品卖出好价钱、贫困群众增收闯出好路子的多赢局面。
化解卖难,激发活力,促进扶贫产业拔节生长
“这是我们村的蒲公英面条,口感顺滑、营养美味,大家买点尝尝喽!”在安徽亳州市扶贫产品展示展销会上,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第一书记马大虎放声吆喝。
9月24日至26日,在这场“扶贫大集”上,近百种来自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吸引了许多市民争相下单,销售额超过1350万元。参展的铜关粉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齐一说,公司目前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品销得好更加坚定了带贫的信心。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密集出台政策举措,越来越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土山货”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了“香饽饽”;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消费扶贫有效缓解了疫情等对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不利影响,扶贫产品没出现大面积滞销卖难问题。
9月以来,河南杞县五里河镇曹岗村的广场上,贫困户送来的花生、大蒜、红薯等农产品,在这里被有序分拣、装箱、搬运上车。曹岗村第一书记李国立当起了代卖员,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此前,贫困户闪海龙家上万斤花生、红薯一时难以卖出去。镇村干部第一时间对接县里的超市,组织车辆上门收购,还开辟扶贫产品专区来销售。“不到一星期,就卖了1.8万多元。”闪海龙笑着说。
9月,扶贫产品大量集中上市。为进一步推动消费扶贫行动,国务院扶贫办等11个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介绍,消费扶贫月活动自启动至10月17日,销售额超过415亿元。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分析,我国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消费扶贫行动拓宽了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有力促进扶贫产业有效对接大市场,拔节生长。”
政策给力,企业助力,多方合力把好事办好
走进四川省南部县东坝镇大乘庵村,成片的柑橘树连绵不断。抬头望去,“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示范园”几个字引人注目。梅橙香货种植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强介绍,这是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扫一扫二维码即可知道果子生长、销售全过程。
“消费扶贫让好果子卖出了好价钱。”罗强介绍,浙江温州市洞头区对口帮扶南部县以来,消费扶贫持续加力,挂职干部出了个“认养+社交”的“金点子”:消费者网上认养柑橘树,合作社精细化生产管护,全过程可视化。
为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去年国务院扶贫办在修订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考核中,将消费扶贫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在各地各单位广泛组织发动下,“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消费扶贫活动如火如荼。截至10月底,东部9省市消费扶贫金额超过675亿元。
张琦说,企业是消费扶贫行动的重要参与者,生产企业组织好扶贫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优化供应链,让扶贫产品运得出、送得快,销售企业通过设立专柜、专馆、专区,促进扶贫产品销售。
“要把消费扶贫好事办好,政府也要发力,做好监管、服务等工作。”张琦说。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副司长王大洋介绍,扶贫产品由县级扶贫部门来认定,国家、省、市三级对认定过程进行监管,并定期在社会扶贫网上公示、动态调整。
好品质让越来越多的消费扶贫的“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前不久,江西吉安市吉州区消费扶贫生活馆正式开馆,市民罗志远最初抱着“献爱心”的想法而来,后来他成了“回头客”,每次都满载而归。“这里的蜜柚、茶树菇等农产品都是产地直采,品质好,价格也很优惠。”
拓宽渠道,打通堵点,让消费扶贫从“一时火”变为“一直火”
在福建厦门市夏商民兴超市“甘肃临夏州农产品展销专区”,不少消费者一大早就来选购。“高原蔬菜光照好、污染少,吃起来口感好,买了还能献爱心,我常来买。”市民张娟说。夏商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辉介绍,公司每两天组织30吨高原蔬菜从临夏运到厦门。
不光超市开设消费扶贫专区,这段时间,在厦门的地铁站等公共场所,还出现了许多消费扶贫专柜。市民刘景用手机扫码,购买了一款来自贫困地区的牦牛肉酱,“这样又方便购买又能帮到贫困群众,真是不错!”
“消费扶贫,互联网技术大有可为。除了进一步拓宽线上销售渠道,还可以延伸服务。”中国社会扶贫网董事长王家华介绍,国务院扶贫办依托社会扶贫网开发建设了一个消费扶贫的第四方平台,为扶贫产品的买方、卖方和第三方提供网上集中展示、拓宽渠道、数据统计等服务。“依托社会扶贫网收集各个渠道、平台上消费者对扶贫产品的评价,可以激励优质产品涌现出来。”
“消费扶贫要从‘一时火’变为‘一直火’,还应打通堵点。”张琦说,要打通物流到贫困村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扶贫产品更便捷地“飞出大山”;尽快补上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让更多的鲜活农产品更好融入大市场。
眼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正朝这个方向努力。11月,重庆南川金佛山的方竹笋一般已经下市,而在盒马鲜生门店里,液氮保鲜的方竹笋却还在热卖。“以前只能卖笋干,现在鲜笋直接送到生鲜店。”方竹笋产业协会会长陈建说,牵手盒马后,当地建立起液氮保鲜系统,锁住方竹笋的口感和营养,使其销售期延长到全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认为,要让消费扶贫“一直火”,还要克服生产端组织化程度不够、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品控和标准化不足等难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