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2日,村民在山西省夏县南大里乡蔬菜智慧产业园对秧苗进行管理。新华社发(姜桦 摄)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题:中国更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新华社记者
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在沃野穿梭,“土特产”借由网络电商和乡村公路畅销全国,绿水青山间的民宿小院“圈粉”八方来客……
这是近年中国乡村的繁忙景象,也是各地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的生动写照。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13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重要部署。
2021年2月,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同样意识到,在广大脱贫地区,尤其是昔日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指出,要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落实精准帮扶措施。
加大对疫情、自然灾害、严重疾病等风险隐患的排查力度,成为各地防返贫致贫工作的新着力点。
甘肃省医保部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监测平台发现,平凉市静宁县尹岔村村民杜某医疗支出较大,经乡村振兴部门认定后,于去年8月纳入“因病突发严重困难户”范围,落实报销21.17万元,涵盖医疗费用的81.3%,有效减轻了个人负担。
2022年,全国65.3%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更加健全,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