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保健养生
对“症”散步好处多

作者:禹正平 · 2016-03-03 来源:凯风湖南

  散步带来的好处人人皆知,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减肥,还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而对于一些身体欠佳的人来说,如果能对“症”散步,那更是一件好事。

  一、体质较弱、脑中风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散步,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每小时5公里(每分钟80米)为宜,走得太慢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走得太快身体又吃不消,这种安步当车的行走方式,能起到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二、膝盖骨患者应避免登山和剧烈运动,以免增加膝盖磨损和炎症的加重。可选择普通散步,应在饭后1小时进行,每天两次,每小时6公里左右(每分钟100米),20分钟为宜,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抗病能力。

  三、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1小时散步。每分钟走100米为宜,每次半小时,会收到较好的助眠效果。

  四、腰椎盘突出患者不宜爬山和过度运动,在散步前,应对脊椎、四肢进行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由慢到快的准备活动,以腰部充分活动、四肢关节灵活为度。行走时应保持其自然体位,采用背向散步,缓步倒退100步后再向前行走50步,反复10至15次,应在每天早晚进行,每周不少于5次,能起到缓解和预防腰椎盘的功效。

  五、冠心病患者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次,每小时5公里,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效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六、糖尿病患者尽可能在饭后1小时运动,应选择中等偏高的散步方式,每小时8公里。散步时全身放松,眼观前方,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每次行走40分钟为宜。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纠正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降低血液黏稠度。

  七、高血压病患者,在早上是高血压的高峰期,应避开这段时间,傍晚人体的血压相对稳定,高血压患者可选择饭后1小时散步,行走时挺胸抬头,微微收腹,自然摆臂,每小时3-4公里,每次半小时为佳。可起到辅助降低血压的作用。

  八、肥胖者宜长距离行走,每小时10公里,每日2次,每次1小时。这样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分燃烧,脂肪细胞不断萎缩,从而减轻体重。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