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走路,走路不仅可以减肥还可以锻炼身体,很多人觉得这有难的,其实很多人的走路的姿势是错误的。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走路经常犯的错误有哪些?经常走路有哪些好处?
经常走路有哪些好处?
1、愉悦身心。经常走路锻炼是天然的镇静剂,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抑制低落情绪,让人在行走之后精神状态良好,周身轻松,精力充沛。试想一下,当你置身户外,有规律地行走于大自然中,新鲜的空气和周围的美景,会让你产生非多么愉悦的感受!
2、打开经络。经常坐在办公室工作,或很少户外活动,必然经络僵硬了,全身都不舒服,经常走路锻炼,能够打通经络,增强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经络疏通,全身自然会放松。
3、身心轻安。身心不和,身心不安,身心不平,身心疾病都来自于气血不通,气血不通的原因就是经络不通,所以,通过走路,气血通畅了,身心就自由了。
4、减少疾患。五脏六腑需要运动,如果不运动,自然就硬化而得病,因此,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增强五脏六腑弹性的功能,很多疾病自然就治愈。据研究,经常坚持行走锻炼,可以减少30%心脏病,50%糖尿病的几率,还可以防治精神忧郁,神经衰弱等疾病。尤其行走时,人的脚底所受的冲击大约是体重的1~2倍,仅为慢跑的1/3左右,行走时对身体的冲击能提高免疫,延缓衰老。
5、健身减肥。目前,许多运动医学专家一致认为,长期科学地坚持行走锻炼,可以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使身材变得匀称和健美,是众多运动中健美效果最为显着的项目之一。
走路常常犯哪几个错误?
1、迈的步子太大
走路时迈的步子太大不能更好的缓冲脚掌力,尤其是膝关节差的人可能会加重关节损伤。走路时需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步幅,快步走时可适当增大步幅。
2、走路时低头含胸
走路的时候低头含胸可增加疲惫感,同时也会挤压肺部舒展空间,导致呼吸短促,进而影响心肺功能。正确的走路方法是抬头挺胸收腹,让下巴跟地面平行,避免肩颈背部有疼痛感。
3、脚掌拖地
部分人走路时脚底拖地,这样易引起关节、足弓和肌肉劳损。此类人需加强锻炼小腿、胫骨和脚踝力量。
4、不摆动手臂
走路时不摆动手臂可影响平衡性,稍有不慎就会跌倒。另外需控制好摆臂幅度,若白底幅度过大,不仅仅影响速度,而且也会使得上手臂疲劳或肌肉拉伤。正确的方法是上手臂自然下垂,走路时让手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
5、身体歪斜
相当一部分人走路时身体不正,向左右两侧或前后歪斜,这样易引起肩膀疼痛而且也会影响形象。此类人多做仰卧起坐运动能加强腹部肌肉,有效改善身体倾斜行走惯性,让人们站得更直。
6、内外八字
外八字跟人们的走路习惯有关,也就是说走路时需移动重心,使得脚尖习惯向左右方向外撇,此走路姿势不舒适而且也不美观。走路时可以找到地上的一条直线,让脚尖儿脚跟对齐直线走,久而久之就能纠正错误的走路姿势。
7、不在意鞋子的选择
鞋底太薄走路时会硌脚;鞋底太厚太重,走路时可明显感觉到腿部下沉;高帮鞋能充分保护脚踝,不过太高的鞋帮会影响脚踝的灵活度;鞋子太硬会增加脚底不适感。优先选择轻便的鞋子且弯曲自如,鞋子有一定的弹性和防滑性。
8、一双鞋子穿的时间太长
鞋子穿的时间太长会降低缓冲和保护作用,平时可以观察一下鞋底花纹磨损情况,若防滑条纹已磨平,提示需更换新的鞋子。
温馨提示
走路时一定要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走路上,时时刻刻留意自己的走姿、手臂摆动和呼吸,不仅能提升气质,而且也能锻炼身体。尽量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做有氧运动,每天至少快步走40分钟,这样才能起到锻炼身体效果。另外不能盲目追求运动量或大汗淋漓的效果,锻炼后以身体稍微出汗为宜。每次走路前需有10~15分钟热身活动,避免引起运动损伤或肌肉拉伤。运动不能操之过急,采取循序渐进原则,当身体逐渐适应之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