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医师于成介绍,饮食不节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吃中药调理的同时,学会怎么吃饭,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痰热证
于成介绍,痰热证的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体型肥胖、胸闷腹胀、鼾眠、口干口苦、口气臭秽、大便黏腻不畅、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此类患者多数存在饮食量大、运动量少,食物多为肥甘厚腻之品,脾胃不能有效消化食物,继而产生痰湿,时间久了就会化热,扰乱心神,出现心烦失眠。
建议清淡、规律饮食,减少食物总量,增加运动,促进体内痰热的消退。现代人经常不吃早餐,晚饭却很丰盛,甚至加夜宵,吃完饭就睡觉,会增加痰湿,因此,规律饮食是改善体质的重要方法。
可多食用萝卜、冬瓜、白菜、黄瓜等清淡蔬菜。其中萝卜理气消胀化痰;带皮冬瓜利水消肿;白菜消食下气,利大小便;黄瓜性味甘寒,有清热利尿、除湿滑肠的功效。不建议食用肥甘厚腻、辛辣的食物,如牛羊肉、烧烤、锅包肉、炸肉、炸薯条等。
瘀热证
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舌红、有瘀点、苔少或黄腻、脉细数。多见于精神压力大,容易焦虑着急的患者,或饮食多喜欢辛辣刺激性食物,日久化热化火,扰乱心神,终致失眠。
建议清淡饮食,增加凉血活血食物,如莲藕、莲心、山楂等。莲藕生用能凉血散瘀,熟用则补心益胃。莲心清心泻火,除烦安神。山楂凉血活血,还可消食化积。不建议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麻辣烫、烧烤等。
气血亏虚证
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心悸健忘、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多见于脾胃虚弱或久病体虚的患者。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故见失眠。
建议食用健运脾胃、益气养血的食物,如山药、甘薯、大枣、粳米等;山药健运脾胃,同补肺肾,是健运脾胃之佳品。甘薯性平味甘,可“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大枣健运脾胃,养血益气。粳米性味甘平,具有健脾养胃、止渴除烦、固肠止泻等功效。
不建议食用肥甘厚腻、辛辣之品,如火锅、麻辣烫、牛羊肉、烧烤、锅包肉、炸肉、炸薯条等。
阴虚证
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有腰腿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多见于中老年人。
建议多吃养阴食物,如百合、小麦、鸡、鸭、鱼、肉、鳖、龟等补益之品。百合、小麦可以养阴清心安神,鸡、鸭、鱼、肉、鳖、龟等,对于肝肾阴虚较重的患者尤为适宜。不建议食用辛辣之品,如火锅、麻辣烫、烧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