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遍布于全身组织器官,血管内皮是血管的主要组成,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柔软、光滑又细腻。不过,血管内皮却非常娇嫩,破坏分子会侵入血管内皮而造成损伤,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威胁生命。
哪些因素可伤害血管内皮?
1、三高
高血压可促使动脉平滑肌收缩,使得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内膜增厚;高血脂会使得太多脂类物质在动脉管壁沉积,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持续性高血糖可紊乱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2、吸烟
香烟中含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跟血红蛋白相结合,降低血液中氧气含量,使得血管内皮细胞无法获得氧气滋养,促使血管收缩和痉挛,升高血液黏稠度,易造成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
3、不良情绪或睡眠障碍
缺乏睡眠、经常熬夜或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内分泌紊乱,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和糖耐量受损,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最终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4、其他因素
滥用药物,长时间坐着不动,大鱼大肉的吃,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辐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均会破坏血管内皮完整性。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会引发哪些问题?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易诱发炎症因子,导致氧化应激和代谢发生紊乱,一直拖着不治疗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等。就拿冠心病举例子,由于血管内皮受损而使得内皮细胞松散,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和血小板易在受损处积聚,日积月累生成粥样硬化斑块,阻碍血液流通,最终诱发冠心病。另外,血管内皮受损也会增加患代谢性疾病风险,比如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和糖尿病等。
温馨提示
识别血管内皮损伤的症状,比如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心烦意乱、心慌和胸闷、不明原因的麻木和胸背疼痛等,一旦有此症状应及早就诊,必要时提前用药干预。平时应适度运动,每周有2.5个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能减少血液中自由基含量,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管老化。拒绝吸烟喝酒,采取低盐、低油和低糖饮食;保持心平气和,学会如何释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