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0岁左右时骨量、骨密度达到最高值;一直到40岁之后峰值骨量逐渐减少,患骨质疏松的几率也随之升高。为能判断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几道题来自测。
如何自测骨质疏松风险?
第一,男性年龄超过60岁;第二,已绝经的女性,尤其是45岁前就绝经了;第三,不慎摔倒后出现过骨折;第四,正在吸烟、过量酗酒者;第五,体重指数小于19;第六,每天运动量不足30分钟或是很少吃乳制品;第七,持续躺在床上的时间大于三个月;第八,曾经连续用类固醇激素长达三个月以上;第九,直系亲属中有驼背者、被明确诊断是骨质疏松;第十,患有慢性营养不良、一型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只要满足其中一项,那么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比较高。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合理补钙
一般每天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尤其是孕妇、哺乳期、绝经后的女性应增加补钙量。多吃高钙食物如牛奶、海产品、绿叶蔬菜和豆类等。在医生指导下用钙片,最好是分次服用,跟食物同时服用,正好利用胃酸来促进吸收;也可以安排在睡觉前服用,能减少夜间骨钙流失。除了补钙外,还要补充维生素D,可以从鱼肝油、强化奶和蛋黄中获取,能促进钙吸收。
2、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能增加骨骼负荷,有效调节骨骼生长,帮助强健骨骼。可选择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慢跑或游泳等,能增强身体灵活性,预防跌倒;也可以选择负重运动,如举重、跳舞、爬楼梯等,能维持强壮的骨骼。
3、远离烟酒
吸烟可加快骨质吸收速度,促使肝脏灭活和分解雌性激素。酒精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摄取,减弱维生素D活化,对抗成骨细胞生成,所以应戒烟戒酒。
温馨提示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应每年做次骨密度检查,必要时应提前用促进骨生成药、抗骨吸收药。提醒,虽然运动有好处,但应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做到量力而行和循序渐进,不能突然投入剧烈运动中,以免造成关节损伤;运动前需有10~15分钟的热身,运动结束后适当做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