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禅让制消失已久 为什么燕国还能再一次实施

2020-06-27 来源:静一说史 企鹅号

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

———《韩非子•说疑》

禅让制度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实施的继承制度,简单来讲就是要从整个部落联盟当中选择圣贤的人来继承部落首领的位子,我们通常所讲的尧舜禹就是如此进行首领传承的。

但是自从大禹建立夏朝之后,禅让制度也就被搁置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世袭制度,在那之后公天下也就变成了家天下,不再在整个天下寻找德才兼备的人继承统领的位置,而是在一个家族内部进行权力的传承。

而从那开始,世袭制度也就贯穿整个华夏古代历史。不过凡事皆有例外,禅让制度也曾经再度被实施过,那是在战国中期的燕国。当时燕国君主燕王哙企图将自己的王位让给丞相子之,因而导致了燕国大乱,最终燕王哙成为了一个连谥号都没有的丧国之君。

这样的行为可谓是让人啼笑皆非的,那么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禅让制为什么会在战国中期的燕国上演呢?这还要追溯到燕王哙本人,的性格特点。

一、好贤行仁的理想主义者—燕王哙

燕王哙是一位非常仰慕上古虚名的君王,他企图通过自己实现一种“让贤”的体制,也就是说想要改变世袭制度,像尧舜禹一样把权利让给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同时想要通过这样的行为让自己明垂青史。

其实燕王哙不仅有这样的想法,还对于想法付诸了诸多行动。他平时的生活作风比较简朴,不荒淫奢靡,并且厉行节俭,体恤民生,爱惜民力,提倡耕作,这样的做法像极了一位明君,像极了一位圣贤君主,但是燕王哙这样的做法却是建立在自己理想化的认知上的。

他对于当时的外部环境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不知道燕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危险境地之中,只是一味的想要从基础民生入手,想要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圣贤局面,这一点大概类似于孟子所说的王道,从百姓的养生丧死等各个方面入手,建立一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稳局面。

或许放在太平盛世里,燕王哙还能算作一个合格的君主,但是在战国时代,他却并不合适,而且他对于臣子的统御能力极差,识人能力不强,过度的好贤行仁让他失去了对时代的嗅觉,对于君主集权并不敏感,到最后甚至企图通过禅让王位来进一步表现自己仁德,表现自己超越尧舜禹的功绩。

君主有了这样的想法,禅让制的推行也就有了一个实施的必要基础。

当然,如果只是君主有想法,臣子却无意的话,那这样的行为可能还无法推行,但是好巧不巧的是,燕王哙的上上对象子之却是一个极其有野心的人。

二、子之的野心

子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当时已经位居燕国的丞相之位了,在一个诸侯国内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同时,燕王哙实施的是一种基础的民生政策,表现出来的是过度的仁义道德,在这样的君主之下,丞相的权力之大可想而知,这样的人欲望和野心都会渐渐地膨胀,而当这样的野心遇到了燕王哙的有意禅让后更加显现了出来。

所以子之很好地迎合了燕王哙崇尚上古虚名的心灵,表现出了一种与燕王哙极其相似的政治观念,至少燕王哙是如此认为的,子之给他营造了一种会将他的政治观念继续传承下去的假象,所以燕王哙对于组织越来越信任。

但其实子之才过其实,他之所以能够在燕王哙面前表现出过人的才能只是因为他伪装了一种与燕王哙极其相似的政治观念,这其实是一种极力迎合君主的行为,为了得到君主的赏识,怎样的阴谋权属都在所不惜。所以说者有心,听者有意,禅让制的推行也就有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但是如果仅仅是燕王哙和子之两个人的意愿恐怕也无法直接退行,毕竟虽然君主有着对国家的绝对统御权利,但是君主的决策还是会受到朝堂上诸多大臣的影响的,如果燕国的臣民极力反对,这件事也很难实施。

但是无奈的是,因为政治传统的原因,燕国国内不仅没有大力反对,反而还形成了一个极力劝说燕王哙推进禅让制的团体。

三、制度之殇

燕国是一个极力推崇王道政治传统的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中,燕国其实并不具备着像其他诸侯国一样的集权形式,君主的地位不像秦国那么绝对,国内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以及发展体系,这样的燕国在某种意义上与原始社会是有类似的地方的,而没有进行制度改善的它也并非完全推崇世袭制度,只是因为世袭制度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当下所有国家都在秉承的政治传统,所以燕国也并未对世袭制度有过想法,但是这不代表燕国仅仅只承认世袭制。

在政治传统的影响下,燕国对于禅让制度并不排斥,毕竟王道的观念推崇的就是德才兼备的圣人统治,这一点与禅让制是有相似之处的,所以这种思想在燕国发生并不会像在其他国家发生一样受到极力的反对,燕国的民众或许谈不上支持,但是也绝对不会大力违抗,这就让禅让制度的推行受到了大量的阻力。

同时,这种思想也影响着燕国朝堂的臣子,这些人本身就不反对禅让,但如果再有一个巧舌如簧的人进行劝说,那么风向就会大有不同了。这个人就是苏代。

苏代是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弟弟,对于游说艺术的把控淋漓尽致,所以由他为核心在燕国聚集了一个极力劝说燕王哙推行禅让制度的团体,轮番对燕王哙进行轰炸。

苏代说:尧舜禹是上古时代的圣贤君主,但是相比于尧舜,禹的名声相对较低,原因就是因为尧舜实施的是真正的禅让制度,但是禹只是禅让制度的受益者,在他之后将权力传承给了自己的子嗣,这样的论证可以说极大地符合了燕王哙对于圣贤的推崇和依赖,也渐渐地压垮了燕王哙心中最后的防线,在自己主观性格和身边客观条件的影响之下,燕王哙最终还是将王位禅让给了子之。

小结

所以我们通过上述的叙述来看,禅让制的之所以会在燕国实施是有诸多因素导致,有燕王哙本身的性格特点原因,他对于圣贤的尊宠符合推行禅让制度的基础标准,让禅让制的推崇有了主观条件。

再者,因为燕国一直以来推崇的政治制度的原因,燕国上下对于禅让制度并不反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平民百姓的舆论力量,让燕国不至于因为继承制度的改变而导致内部混乱,继续为禅让制度的推行增加的可能。

此外,丞相子之的野心勃勃让他极力去迎合燕王哙,并且暗地里组织了游说燕王哙推行禅让制度的团体,在这诸多条件的聚集之下,燕王哙身体力行的践行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将燕国的王维禅让给了子之。

但是让燕王快没有想到的是,子之对于好贤行仁的政治理念只是表面的尊宠,他的目标不过是权利而已,可当其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参考资料:《韩非子•说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