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北京紫禁城是满清建造的?是明朝皇帝朱棣

2020-08-26 来源:凯风网综合


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古装电视剧逐渐火热了起来,尤其是清朝的宫斗剧,几乎每播出一个,就会火一个。在清炒的古装剧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在北京紫禁城发生的,以至于现在一起提起紫禁城,我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清朝。久而久之,人们就会有一种错觉——紫禁城是清朝建造的。

其实才不是呢,紫禁城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大帝朱棣建造的,仿的是南京紫禁城。建这座皇城的目的很简单,明朝本来定都南京,但朱棣想迁都北京,既然如此,肯定得在北京建造配得上皇室身份的家。

中国人从古至今,家国观念都很重。家的原意就是指房屋、住所,汉字的“家”是个象形字,上面是屋顶,下面是猪。意为头上有遮挡风雨的屋顶,再养上一些满足生活所需的家畜,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家。

当然了,皇帝不需要豢养家畜就能过活,但房子还是需要的。为子孙后代计,普通人家盖房子都是竭尽所能,有多好盖多好,期望能多住 几代,皇家更不在话下。毕竟若论人数,没有哪个家族能有皇家多。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子公主,再加上数量庞大的宫女、太监、侍卫等服务团队,地方小了哪住得下?至于说规格,那必须是当朝第一,否则如何彰显天下至尊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朱棣本来是燕王,封地就在北京一带,对这里很有感情,经过多年的经营,北京已成为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

而且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立都于北京有很多好处,向南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向北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并且震慑北方游牧民族。

历朝历代,对中原王朝造成严重威胁的外敌都在北方。例如汉朝时的匈奴,宋朝时的辽、金、蒙古等。

朱棣迁都北京,展现的是一种“天子守国门”的无畏气概,可就近监视游牧民族的动向,在其有异动时立刻作出反应。终明一朝,游牧民族都不是最大的祸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棣做对了。

虽然因为离山海关太近,北京最后被关外的满清占领。但如果不是明朝先出了问题,又有吴三桂等无耻的带路党,区区几十万满清人,如何取代得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明?只能说气数已尽,和都城定在哪里没有关系。

说回紫禁城。朱棣认识到迁都北方的重要性,才登基就筹谋此事。永乐元年,朱棣改北平为北京,同时开始迁各地百姓充实京城,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

永乐四年,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城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城。据说征调了工匠、民夫上百万人,还派遣大量官员奔赴全国各地开采名贵的木材、石料及其它物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进行了11年。

有位叫蒯祥的建筑匠师,世袭工匠之职,设计水准一流,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建筑完全符合朱棣的预期,称他为“蒯鲁班”。据后世考证,他在建筑学上的创造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是大宗师级的人物。

在蒯祥及众多建筑师、工匠的努力下,14年后,北京皇城建成了。朱棣龙心大悦,下诏迁都、搬家。

新建的北京皇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8000多个房间,兼具实用性及美观性。

整个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朝廷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那么紫禁城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将天上的星宿与人间帝王的居所相对应,突出皇权的合法性和神性。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天上的帝王居紫微宫,人间帝王的皇宫便被称为紫微、紫垣、紫宫等,反正与“紫”有关,紫色也成了非同一般的富贵色。而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因而称为“紫禁”。

明朝初期,皇宫及外城统称为皇城,大约到了明朝中晚期,内外才分开称呼,皇宫称为紫禁城,外城称为皇城。

总之,朱棣倾尽财力营建紫禁城很正常,谁不想自己的家又大又漂亮?何况皇帝的家代表着明朝的门面,关系着国之威仪,更得好好建造。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