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都知道武汉三镇 那你可知镇的名字是从何而来

2020-09-20 来源:腾讯网历史

滔滔不绝的长江和汉江,在武汉汇合,将这座位于江汉平原上的城市分成3个部分——这就是武汉三镇。武汉三镇在中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人从来没有去过武汉,但都听说过武汉三镇的名号。

武汉三镇由武昌、汉阳、汉口组成。那么,武昌、汉阳、汉口的名字,分别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先来看武昌。

武昌位于武汉市的东南部、长江南岸。浩浩荡荡的长江,把武昌与汉阳、汉口隔离开来,遥遥相望。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昌属于楚国的领地,名叫夏。楚国在这一带设了一个小诸侯,叫夏侯。西汉初,夏地被改名为江夏郡。

到了三国时期,221年,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便把东吴的都城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迁到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孙权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将鄂城命名为武昌县。

过了两年,孙权在今天武昌境内的蛇山修筑了一座土石城,命名为夏口城,还在此设立了夏口督。东吴名将鲁肃的儿子就曾经做过夏口督。从那时候开始,夏口城就作为东吴都城上游的军事重镇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扮演着重要角色。

西晋时期,朝廷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原来的武昌县则重新命名为鄂县。

从此武昌的名字就固定下来了吗?并没有。此后几百年里,武昌先后被命名为郢州、鄂州、江夏郡、江南道、鄂州等。元朝时期,鄂州被改为武昌路。于是,今天武汉市江南部分有了武昌的名字。

如今,武昌包括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

其次是汉阳。

汉阳位于武汉市的西南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汉阳的建制历史,比武昌还久远。早在25年,汉阳这一带就有了建制,是沌阳县。在经过数次区划调整和名称改变后,606年,汉阳县得以设立。

为什么叫汉阳呢?这是因为,按照古代地名的命名规则,水之北、山之南为阳,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当时汉阳位于汉江的北面,所以命名为汉阳。可是,明朝成化年间,汉江洪水泛滥,河水改道,跑到了汉阳的北面去了,汉阳到了汉江的南面。这时候,汉阳应该叫做汉阴才对。不过,千百年来,汉阳一直没有改名,坚持到了今天。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的龟山一带,相继兴建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一系列军工企业,打造了一条长达10里的“工业走廊”。汉阳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如今,汉阳区独居一镇,下辖11个街道,总面积111.54平方公里,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6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61.39亿元。

最后是汉口。

与武昌、汉阳这两个动不动就有1000多年历史的“老大哥”相比,汉口就“嫩”着点。最初,汉口与汉阳是连接在一起, 一直属于汉阳府下的汉阳县管辖,地位很低。明朝成化年间,汉江改道,将汉阳府和汉阳县隔开来。汉阳县只好重新取了一个名字,根据位于汉江的长江口这一特点,命名为汉口。

汉口真正的发展,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将汉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随着对外贸易的频繁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汉口由一个传统商业市镇,逐渐向近代都会转型。

在清末民初,汉口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外贸易总额始终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常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高于天津。1908年,日本驻武汉总领事水野幸吉曾经说:“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师》杂志发表一篇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说:“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于是,人们便将汉口赞为“东方芝加哥”。

不过,如今汉口作为行政区划已经消失了。当年汉口的地盘上,被划分为3个区,即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江岸区是武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