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作为宰相 苏味道为何从不向武则天提意见

2020-10-15 来源:凯风网综合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是很多人拼尽全力想要得到的职位。然而,凡是都有利弊,越接近权力的中心,危险性就越大。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宰相陪在他们的身边就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

长此以往,官员们也学精明了,变得油滑起来,在皇帝身边谨小慎微,唯唯诺诺,绝不肯说一句违背皇帝意愿的话,以免惹祸上身。在清朝,以“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元老曹振镛为代表;在唐朝,以宰相苏味道为代表。

唐朝时期,善于治国理政的名相层出不穷,如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姚崇等人。苏味道贵为宰相,声名却并不彰显。事实上,苏味道的来头并不小。他是曹魏宰相苏则的后代,宋朝文豪苏轼的先祖。

苏味道生于648年,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苏味道从小就聪颖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与另一个河北老乡李峤并称为“苏李”。苏在前,李在后。有意思的是,后来苏味道和李峤都当过宰相。

由于勤奋好学,苏味道在20岁时就考中了进士,进入官场,第一份官职是咸阳县尉。当时,史部侍郎裴行俭极为欣赏苏味道的才华,在奉命征伐突厥时,向朝廷推荐苏味道,让他随军担任“管记”,相当于一个秘书,负责撰写书令、表启之类的文字。

苏味道文章写得棒,又有在边境磨练的经历,武则天上台后,对苏味道进行了提拔重用。短短几年下来,苏味道升迁频繁,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等职。694年,苏味道被提拔为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在唐朝,凤阁鸾台平章事指的就是宰相,为正三品。

这是苏味道第一次担任宰相,当年他年仅46岁。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过,好景不长,第二年,苏味道就因为得罪了武则天,与另一位宰相张锡双双被革除官职,关在监狱里。武则天还派人到监狱里观察他们。张锡表现得从容自如,完全没有阶下囚的感觉;苏味道是第一次坐牢,表现得忐忑不安,连饭都吃不下……于是,武则天便将张锡流放到岭南去,将苏味道贬为集州刺史,不久复召为天官侍郎。

698年,武则天第二次将苏味道任命为宰相。

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家国大事,是百官之长,位尊权重,理应经常向皇帝建言献策,尽到一名宰相的职责。前面提到的唐朝名相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姚崇等人,无不如此。房玄龄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时,就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劝谏李世民不要征伐高丽,不要平庸之辈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苏味道却鉴于前车之鉴,从来不向武则天提意见和建议,更别说劝谏了。与初入官场时的偶露峥嵘相比,现在的苏味道越来越“油腻”,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经常对别人说一句话:“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这是说,在处理事情时,一定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否则的话,如果处理错了,必然会遭到追究责任。只有决断时态度模糊,别人才不会抓住小辫子。

苏味道这句话太有名了,人们将他戏称为“模棱手”或者“苏模棱”。后来,这句话又衍生出一个成语“模棱两可”。许多人经常使用这个成语,却不知道它是苏轼的先祖苏味道创造出来的。

尽管苏味道精通为官之道,还总结出来了经验教训,但他的官场之路还是走得不够顺利。

有一年,苏味道在将父亲改葬时,将邻居乡亲的墓田毁掉了不少,还请了很多人来帮忙,超过了规格,引来了御史的弹劾,武则天第二次革除了苏味道的宰相职务,将他贬为坊州刺史,不久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洛阳紫微城,发起了著名的“神龙之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并将武则天宠臣张易之诛杀于集仙殿。事后,武则天将皇帝宝座还给李显,是为唐中宗。唐中宗清除张易之残余势力时,将苏味道当作张易之的余党,将他贬为眉州长史,随后迁为益州长史。

苏味道在离开眉州前往益州就任的途中,因为年老力衰,舟车劳顿,病逝于路上,享年58岁。唐中宗看到苏味道当了37年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追封为冀州刺史。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