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历史上的这些改名 原来都是为了避皇帝的讳

2020-11-09 来源:腾讯网历史

刘邦的开国功臣韩信身边有个很有名的谋士叫“蒯彻”,但是三代以后因为汉武帝叫刘彻,所以汉代史书上改“蒯彻”为“蒯通”,彻即通也。

汉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察举制,科目包括孝廉、秀才、明经、贤良方正,举秀才是推举才能优秀者。然而东汉开国皇帝叫刘秀,为避“秀”字,改“秀才”为茂才,所以整个东汉都叫举茂才了。

《庄子》是道家除《老子》以外最重要的典籍。然而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为避“庄”字,东汉把《庄子》改为《严子》,严即庄也。

隋唐时期中央官制为三省六部制,其中六部中主管民事的原称“民部”,当唐太宗叫李世民,为了避讳“民”字,改称“户部”,以致后来但凡提及六部,都顺口称为“立、户、礼、兵、刑、工”,似乎忘记了“户部”本来叫“民部”。

同样还是为避李世民的讳,佛教的观世音菩萨中有一个“世”字,索性省去该字,是为“观音”菩萨,不过玄奘法师翻译给李世民的《心经》里,开首一句是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翻的是“观自在”菩萨,也就不存在避讳的问题了。

同样还是避李世民的讳,唐初名将李勣,原名其实叫徐世勣,后来功勋卓著被赐姓“李”,因为改为“徐世勣”,结果李世民当了皇帝,为了避“世”的讳,索性再去掉一个“世”字,变成了“李勣”,三个字的名字不仅变成了两个字,而且连姓都换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