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汉朝能建都长安 这个人的一席话起了很大作用

2020-12-11 来源:腾讯网历史

公元前202年二月,天下初定,意气风发的刘邦于汜水祭天,建立西汉正统,登基称帝,是为汉高祖。

同年五月,各地局势趋向稳定,刘邦解除战争动员,于洛阳设宴犒劳文武百官。刘邦对洛阳这个城市相当中意,这里位于中原,皇权可以在此辐射向全国各地。洛阳周边的风景宜人,文化底蕴深厚,美食与美酒更是让常年漂泊在外的刘邦感受到一丝安定。刘邦在南宫中纵情享乐,暂时忘却了争霸天下时的忧愁与烦恼。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刘邦还没在洛阳站稳脚跟,一封奏疏被送到皇宫,原来是齐人娄敬求见。在史料中,娄敬的身份成谜,甚至,连生卒年都无法考证。我们能从文字中获取到的唯一信息就是此人乃旧齐人士,此外再无信息。娄敬在史料中第一次登场,便是在公元202年。

他到陇西戍守边塞,路过洛阳,当时刘邦正住在那里。娄敬进城后就摘下拉车子用的那块横木,穿着羊皮袄,去见同乡的虞将军说:“我希望见到皇帝谈谈有关国家的大事。”虞将军要给他一件光鲜的衣服换上,娄敬说:“我穿着丝绸衣服来,就穿着丝绸衣服去拜见;穿着粗布短衣来,就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我是决不会换衣服的。”

于是,虞将军进宫把娄敬的请求报告给刘邦,刘邦召娄敬进宫来见,并赐给他饭吃。这位凭空出现的奇人想方设法地求见刘邦,见到大汉天子之后说了一番让刘邦费解的话:

“圣上,自商周以来,国家的都城选址向来关乎江山社稷的命运,所以选址马虎不得。早年周朝先王定都洛阳,在和平时期这座位于中原的都城极大地方便各国来朝,然而在战乱期间洛阳亦是众矢之的。将都城选在洛阳,国家的兴亡便在君主一人的德行之间,正所谓‘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圣上的子孙,想必不会个个都是仁义之君吧?”

“何止陛下子孙,即便是圣上,在很多百姓看来亦非有道之君。您的江山社稷并不是靠德行换来的,而是靠战争这种暴力手段获取的。‘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臣以为,洛阳一带的老百姓都是恨陛下的,因为您让他们深受战火之苦。所以陛下若定都洛阳,恐难安眠。”

“臣觉得关中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既传扬着陛下的声名,又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在这里建立都城,远比安居洛阳稳定得多。”

这或许是刘邦登基以来听到的第一句逆耳忠言,在娄敬离开后,汉高祖辗转反侧,反复思量这些让他细思极恐的话。

次日早朝,刘邦向文武百官说明了迁都的想法,参考大臣们的意见。

不过,大多数的大臣认为洛阳作为都城完全没问题,并无迁都的必要。甚至,大家纷纷表示洛阳分别由黄河、崤山、成皋、洛水、伊水作为屏障,而且洛阳城的城墙坚固,足以成为抵御外敌的屏障,无需迁都。

对此,张良提出了反对意见,他相当赞同娄敬的主张:

“洛阳虽有险要地形可作为屏障,但中心区域面积有限不足百里。况且洛阳一带的土地贫弱,没有充足的粮草产出。一旦遭遇战争,洛阳周遭的平原都可成为受敌面,这绝不是单凭武力就能守住的。关中既有崤山与函谷关的天险,又有陇山和岷山作为依靠,千里沃野可以为王朝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坐镇关中,只需守住东方,就能掌控天下。”

刘邦向来信任张良,见爱将这么说,他的顾虑瞬间被打消了。就这样,迁都被提上日程,刘邦率文武百官出洛阳,来到关中定都。

名不见经传的娄敬,因主张了迁都事宜,得到了刘邦的重视。迁都之后,刘邦对娄敬说:“你姓‘娄’,朕姓‘刘’,这两个姓氏的发音大同小异,我看不如你也改姓‘刘’吧。”就这样,娄敬被赐姓,成为显赫的贵族。

或许是因为娄敬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刘邦在采纳了张良、娄敬的意见后,“即日车驾西都关中”,第二天便风风火火地出发了。由于,关中早有前朝皇帝修建的皇宫故址,所以刘邦在都城选址上几乎没有费什么功夫,直接将秦兴乐宫遗址作为中心建都,并将城市取名为“长安”,意为“长治久安”。

《西京杂记》有云:“汉高帝七年,萧相国营未央宫。因龙首山制前殿,建北阙。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街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后宫。门闼凡九十五。”高祖五年与高祖六年,刘邦先后在长安修建了长乐宫及未央宫。

从此,这两座宫殿成了汉朝最主要的两大宫殿群。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