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李藐为何说诸葛亮的死是全国幸事 其结局如何

2020-12-15 来源:凯风网综合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非常优秀的谋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与忠臣的代表人物。我们熟知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皆是出自诸葛亮之手。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之后,三国的形式基本确立。曹操开始占据上风,孙权也不示弱,曹操和孙权都准备了建国立业,唯独刘备属于弱势。此时的刘备只能靠诸葛亮来从三国分得一杯羹。

刘备与诸葛亮的相遇,对于刘备来说无疑于如虎添翼。公元217年,刘备得到了益州,此时的刘备想不到的是现今就是他的巅峰时期。关羽大意失荆州,孙权斩杀了关羽,刘备报仇心切。

报仇心切的刘备败于夷陵之战,刘备临死前托孤诸葛亮,年纪尚小的刘禅当了皇帝。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可以说是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后诸葛亮开始了北伐之路。诸葛亮决定北伐时,蜀国上下的声音不一样,有反对的,有赞成的。以当时的蜀国来看,诸葛亮决定北伐是迫不得已,虽然当时魏国已经遥遥领先蜀国,蜀国也不得不北伐。

原因在于蜀国资源匮乏,粮食农作物稀少,因此北伐是蜀国唯一的出路。蜀国上下官员对此评价不一。反对者说蜀国本来就地广人稀,资源匮乏,北伐会消耗大量资源,导致蜀国面临各种困难。

蜀国之中极力反对诸葛亮北伐的人就是李藐,此人非常不赞同诸葛亮。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时死于五丈原。这样一位优秀谋士的死,对于蜀国来说是灾难性的。蜀国全国因为诸葛亮的死痛哭哀悼。

满朝文武对诸葛亮的死感到伤心之时,李藐却上书刘禅说诸葛亮的死是全国之幸事。李藐不但没有伤心之痛,还很幸灾乐祸。李藐上书对刘禅说蜀国应该全国庆祝,不应哀悼伤心。

刘禅对此非常愤怒,下令将李藐斩首。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