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朱元璋为何要“倒行逆施” 选择孙子继位呢

2020-12-31 来源:凯风网综合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皇位是自己的侄子朱允炆那边那夺得的。他登上皇位后勤于政事,在位22年,5次北征,沉重打击了蒙古贵族的残余势力,巩固和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明成祖朱棣,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文治武功都可以傲视群雄的帝王,却因为继位问题,而背负了一个“谋逆”的罪名,弄得他走到哪里,都有点抬不起头来。

每每读到这一段史实,小编脑海里就不由地蹦出一个问题: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二十多个儿子可供选择立储,那么他为什么要“倒行逆施”,直接摒弃众多儿子,而直接选择孙辈朱允炆继位呢?

也就是,在朱标死后,相比于眼高手低的朱允炆,朱元璋直接选择一个出类拔萃的儿子(比如朱棣)继位,它不香吗?

小编为什么会纠结于这个问题呢?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弑杀寡恩,甚至有点“神经病”的特质;但是,不可否认,他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帝王之一。

小编相信,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肯定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那么,朱元璋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由于朱元璋的刻意培养,“太子党”已然庞大无比,除了朱标的子嗣继位,其他任何后来者,都不可能和这一政治集团和平相处

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皇帝与太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关系——虽然每个在位者都知道,自己迟早是要将权力传给储君的;可是,由于权力的自私性与排他性,每位帝王,都对自己的储君戒备异常,生怕一不小心,自己会被“谋朝篡位”。

而朱元璋与朱标这对父子,绝对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一对异类。

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标出生开始,朱元璋就对这嫡长子偏爱异常。当朱棣和其他的兄弟姐妹还在玩尿泥、当“留守儿童”的时候,他们的父亲朱元璋早就给自己的亲大哥朱标,配备了当时最为豪华的教育班底(大学者宋濂亲自教导朱标);

当朱棣等人还对权力懵懂无知时,朱标早已被朱元璋册立为世子,作为唯一的接班人来培养了。

不仅如此,在朱标被立为太子后,朱元璋更是对其“宠爱有加”——一般人做皇帝,最烦也最怕太子与自己意见相左,因为那样,底下的朝臣势必会因为政见不同而选择站队,弄到最后必然会是太子党与皇权争利,甚至会出夺权篡位的结局。

可是到了朱元璋和朱标这里却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对待功臣比较刻薄,而仁厚的朱标经常看不惯父亲的做法,因为这事父子二人经常闹矛盾。可是呢,每次朱标越是有主见,越“反对暴政”,朱元璋却越高兴。因为,朱元璋认为,只有这样才是人君之资(有领导范)。

正是因为老朱这样的“纵容”,所以那些与朱标政见相同且依附与他的文臣武将,不仅没有收到朱元璋的打压,反而备受重用。也就是说,由于朱元璋的刻意培养,在太子朱标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储君集团”(太子党)。

大明王朝这样的政治格局,朱标在世时还好说,这些人依附于太子的大臣,就是将来的从龙之臣、国之栋梁,可是天不遂人愿,朱标突然挂了,事件就变得不一样了。

因为,政治上向来讲究个站队排位,这些朱标的股肱之臣,到了后来的继位者(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那里,就是前朝遗党,是异类。

而且,我们都知道,虽然朱元璋对于其他的儿子没有像朱标那样的“大方”,可是只要是老朱的骨血,也同样都是封了藩王的,而这些藩王也是有自己的政治班底的。

也就是说,不管老朱册立其他那个儿子为储君,那么大明朝堂必然又会兴起一个新的“太子党”(为了继位者的江山稳定, 朱元璋肯定也会默许这件事)。

但是,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由于朱元璋的偏爱,以朱标为首的他“太子党“已经是大明王朝里,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么新旧“太子党”之间,势必会因为权力,而开始一场场你死我活党同伐异。

朱元璋在世时,肯定可以压住这一政治斗争。可是,当时(太子朱标去世之时)朱元璋已经65岁了,在古代已经是黄土埋到鼻梁骨的年龄了(老朱随时可能挂了)。

也就是说,在当时朱元璋也不敢保证,在自己选择了其他儿子作为继承人之后,自己会不会突然驾崩,而大明王朝会不会也由此陷入“党争”的泥潭。

故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大明王朝的稳定,继续选择太子朱标的后人继位,绝对是最优方案——最起码可以有效地防止一场动摇国本的党争(虽然最终燕王党和太子党还是斗了个你死我活)。

第二、除了朱标,朱元璋虽然还有二十多个儿子,可是大都“不成器”

前面我们说了,由于朱元璋早就确定了嫡长子朱标的继承人身份,故而老朱对其他儿子的教育问题就不是很看重了。

毛爷爷就曾经对朱棣的文化水平做出过评价——半文盲,当然,这是相对于古代皇家的整体教育水平而言的。雄才大略的成祖朱棣都是个“半文盲”,那么朱元璋其他的那些儿子的文化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所谓,“马上可以得天下,却马上不能治天下”。

以朱元璋的眼界格局,肯定知道这一历史铁律,所以他老早就非常注重太子朱标的文化课程。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朱标嘎嘣一死,老朱放眼一看,自己这二十几个儿子,除了个别几个武功见长(燕王、宁王)的丘八外,其他的都是“酒囊饭袋”,不堪大用。

这怎么能行?

小编相信,在朱标死后,朱元璋当时肯定有过立朱棣或者其他某个儿子为储君的想法,可是这个想法最终被第一条因素和种种现实所打破。

于是,聪慧异常的朱允炆,就进入了老朱的眼界。

第三、立嫡立长,是大明的根本——朱元璋与朱标父子感情深厚,在朱标死后,朱元璋册立朱标的儿子为太子,不仅符合人之常情,更契合儒家正统

朱元璋与朱标父子的感情有多深,相信喜好历史的朋友都略知一二,在这里小编就不再赘述了。

而且从朱元璋对自己嫡长子的重视程度来看,老朱绝对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儒家”大家长——长子持家,是立国根本。

那么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继续选择朱标的儿子作为继位人,不仅符合其个人感情需要,更是老朱对“立嫡立长”原则的捍卫。

题外话: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朱允炆并不是朱标的嫡长子,不过在朱元璋同志一系列的运作下,朱允炆还是变成了“嫡长子”,顺利继位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