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乾隆对永琰并不十分满意 为何还要选择他呢

2021-01-05 来源:凯风网综合

乾隆是一位风流的皇帝,后宫中嫔妃众多,登记在册的就有40多位。这40多位妃子共为其生了17个儿儿子,但其中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了,有三人长大成人后却英年早逝了。

乾隆晚年,决意立永琰为皇太子时,仅剩下七个儿子尚在人世。永琰生性乖巧温顺,聪敏好学,母亲又深得圣宠,于是成为了皇位承继“没有选择的选择”。

嘉庆年轻时画像            

乾隆两度痛失皇太子

乾隆最初确立皇位继承人时,永琰还未出生。当时乾隆沿袭了雍正一朝的旧例,采用秘密方式立储。永琏是乾隆的第二个儿子,但他是孝贤纯皇后所生,贵为嫡长子。

永琏六岁时,就被秘密立为太子(据《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可惜,仅仅三年后,永琏就患病去世。痛失爱子的乾隆极度悲伤,遂追赠永琏为“端慧皇太子”,聊以寄托哀思。

乾隆一直希望能够立自己的嫡生皇子为太子,永琏去世八年后,孝贤纯皇后再次诞下皇七子永琮,乾隆立刻寄予厚望,希望立他为太子,他几乎将自己没能来得及疼爱永琏的那份心情,都用在了永琮身上。

可是命运偏偏爱和乾隆这个自称的“十全老人”开玩笑,永琮尚未满两岁,就因出痘不幸离世。

忠勇有嘉的皇五子永琪离世

永琪像            

皇五子永琪出生于乾隆六年,从小擅长骑马射箭,通晓多种语言,深得乾隆喜爱。永琪还有一项非常难得的品质,那就是忠诚。乾隆二十八年端午节那天,弘历携几个宠妃和皇子一同来到圆明园共度佳节。

当晚,他局住的清晏殿却失了火,一众皇子、和亲王弘昼(乾隆的皇弟)闻讯赶到现场,但火势十分严重,大家都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永琪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冒死冲进殿内,背着乾隆逃出了火海。

聪明的皇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又聪明、又忠心的皇子是绝对的不可多得,所以在新一轮亲王册封大典上,忠诚勇敢的永琪受封为荣亲王,成为最早被封为亲王的皇子。

说不定真的是天妒英才,乾隆三十一年,刚满二十五岁、受封亲王仅两个月的皇五子永琪,因附骨疽恶化去世。

永琰在剩余七个皇子中侥幸胜出

刚才说到的永琏、永琮、永琪三位皇子,可以说分别曾是当时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皇太子”或“准太子”,但天不遂人愿,他们都过早地离世了。

两位嫡皇子和孝贤纯皇后(即富察皇后)的相继去世,令乾隆难过至极,一度命大臣们不得再提起立太子之事。

可是弘历一天天地老去,到了他63岁的时候,立储一事不得不再次提上议程。而此时在世的皇子只剩下七位,分别是皇四子、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一子、皇十二子、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

然而,皇四子永珹在乾隆二十八年过继给了履亲王,皇六子永瑢在乾隆二十四年过继给了慎郡王,事实上丧失了皇位的继承权;皇八子永璇为人不够稳重,又患有腿疾;

皇十一子永瑆虽然极擅书画,但书生气太重、难担大任;皇十二子永璂被生母那拉氏的忤逆行为(顶撞乾隆、私自断发等)所累;

皇十七子永璘年纪最小,资质平平......不得不说,永琰从其余六个兄弟中脱颖而出,难度系数实在普通。那么乾隆到底看中了永琰哪一点呢?

1.令贵妃极受宠爱 

永琰为令贵妃所生,她深得乾隆宠爱,年仅十九岁就被封为令嫔。更了不得的是,舒嫔的家世十分显赫,出身不如她的令嫔却位列三嫔中的第一位,令嫔当时得宠之势可见一斑。

弘历不仅多次携她一同出巡远游,对她的娘家也十分照顾,曾出手帮助她的兄弟还清债务、购买房产。

2.性情温顺,老实听话

弘历与祖父康熙关系极为亲密,他决定在自己在位六十年时自行退位,取不超过圣祖在位年限之意。既然一早做好了当“太上皇”的准备,那么挑选一位恭顺听话的继承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这样,他的太上皇才能当得高枕无忧、快活舒畅。

皇十五子永琰很好地满足了这个要求。他天性老实谦恭、尊重师长,对父皇的教诲更是奉若神明、谨尊嘱咐。乾隆于是相信,经过太上皇的言传身教,永琰一定能够学会如何当好一个治国之君。

事实证明,在听话这一点上,弘历的确没有看错。乾隆退位后,嘉庆帝确实延续了他“温顺谦逊”的形象,主动请示、勤于汇报、毫无怨言,从不敢拂逆太上皇的意志和要求。

3.少时聪敏,爱好学习

永琰自幼聪明伶俐,13岁就会背诵《五经》(据《十二朝东华录》记载)。虽然比不上永琏、永琮、永琪三位皇兄深得圣宠,但也赢得了乾隆的喜爱。

他很有天赋,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文学造诣尤高,善引经据典,能出口成章。长大后的永琰对历史特别喜爱,读史书甚至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

乾隆去世次月,嘉庆即罢黜并诛杀了前朝宠臣和珅,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手腕,这也许是他多年研究历史的心得积累吧。

看到这里,你是否和我一样,为乾隆的“皇子运”感到惋惜呢?自己宠爱的皇子,除了永琰之外,几乎无一幸免于“早殇”的命运,实在令人心伤又心冷。

可是皇位总不能无人继承,自己再长寿也有老去的一天,也许弘历选择当太上皇,不止是出于对圣祖皇帝的尊敬之心呢?

可能他也放心不下永琰,虽说这位皇十五子敏而好学又博闻强识,还符合自己立嫡皇子的要求,但谁知道他治国理政的才能究竟如何呢?

最好的检验办法莫过于让他先做几年的“准皇帝”,趁自己身体还算硬朗,亲力亲为帮他树立威信,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可惜永琰始终未能继承乾隆政治才华的精髓,满清自嘉庆一朝起,也在没落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