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魏延之死是被冤枉的 其实他压根就没想过造反

2021-01-10 来源:腾讯网历史

历史上的一些武将,没有战死沙场,反倒因各种原因,被自家人给砍了,所以,自然会有后人替他们洗冤。就如三国时期的魏延,是刘备很器重的一员大将。但是,在诸葛亮死后,蜀兵回撤时让他断后,他却很是不满,于是,便招来了杀身之祸。

若是只读三国演义,那对此人的印象,应该就是书里说的那些话,“天生反骨”。而此话还是诸葛亮说的,因为魏延脑后长了“反骨”。其实,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看人先相面,面善者自然心地善良。

后来,杨仪踩着魏延的脑颅,很是得意的说了一句话:“看你还敢再作恶不?”这句话似乎和当年诸葛亮对魏延的评价,形成了一个呼应,坐实了魏延“反贼”的形象,让大家觉得魏延就应该被斩。那么,历史上的魏延真是这样吗?

再看看陈寿笔下的魏延。

其实,刘备是相当欣赏魏延的,单从这一点来判断,魏延应该不存在“谋反”的想法。要知道,刘备可是久经江湖之人,从南到北,自己组建过团队,也依附过他人,没有几下识人本事,怎么可能建立蜀国?当年,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魏延的功劳很大,最终拿下了汉中。

而汉中可是一处要地,自然要派信得过的人去镇守,还得智勇双全。就如荆州,一直都是关羽在看着。因此,大家都以为刘备会留下张飞时,他却亲点了魏延,还封他为“镇远将军”。

当然,魏延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当着大伙的面,向刘备表忠心说:“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

可见,魏延一定能守护好汉中。

若魏延真有反心,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带着汉中投奔曹操,曹操不得乐坏了。魏延可是在刘备处“服役”了20多年,难不成他觉得诸葛亮病逝,蜀国大势已去,想赶紧给自己再找一个东家,那他后来带着子孙逃亡时,没有奔曹营或者东吴,而是选择了汉中方向?

说到底,这事只能怪魏延自己。

来看看魏延最后的一段经历。

诸葛亮临终前对杨仪这么说,让魏延断后,如果他不从命,杨仪可以自行处理。诸葛亮是担心自己的病逝,会引起军心不稳,没准会引发诸多意外,于是,就决定回撤。可见,诸葛亮想得很是周全,就连断后的人选都给出了:先魏延,次姜维。

魏延可是屡建战功之人,先是在平定益州作战时有功被封为牙门将军,后晋级为镇远将军,再后来封侯。在魏延看来,我一介将军,怎么会落得断后的地位呢?还是听从杨仪的指挥?看来,魏延觉得这不是他该做的事,他认为此时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死亡就改变作战计划。

魏延认为诸葛亮的去世,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干扰,他可以继续作战。其实,魏延本来就是个很自信的武将,并在几次重大的战役中取得了不错的佳绩。更重要的是,魏延对于诸葛亮的一些作战计划,就曾表现出了不满。

在跟着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总会向诸葛亮讨兵,他要从子午谷攻打关中,但被诸葛亮给拒绝了。

如今,诸葛亮去世了,也许在魏延看来,他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但结果,却是诸葛亮想到了他的前面,班师回撤。所以,此时的魏延心里肯定很憋闷。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杨仪。杨仪也很有性格,做事虽然不错,但是心胸不太开阔。

当时,他最看不惯的就是魏延,从不给他好脸色看。正所谓冤家路窄,魏延才不屑理会杨仪的安排,直接带着人跑在了撤退大军的前面。更严重的是,为了阻止大军继续前行,魏延将栈道烧了。但这哪是杨仪的安排,这是诸葛亮的遗嘱,再严格说,是军令。按照军规,魏延抗了军令,就应该被斩首,于是,杨仪派了马岱去追杀魏延。

但是,杨仪给魏延冠了“谋反”的罪名。当时,魏延的做法,是让人怀疑,堵了大军的路,还烧了前行的栈道,怎么看都不像好好讲话的架势,杨仪自然要怀疑他有“反心”。而魏延只是想继续作战,如今没有了诸葛亮的束缚,他好好展示下自己的能力,结果又跑出来了个杨仪,偏偏还如此讨厌。于是,魏延一念之下的举动,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其实,魏延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是挺冤的。虽然他无心反蜀,但却做出了伤害蜀国利益的事情。当时,他带人拦截大军时,王平就骂他,诸葛亮的尸骨未寒,你就如此做,究竟意欲何为?试想,魏延带着一队人马,拦着自家人,搞得像两军对阵一般,这不是扰乱军心吗?

所以说,魏延死得并不冤,只是自己的冲动,将自己这么多年的功劳,一下子就抹没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