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清朝女囚犯会发配给披甲人为奴 披甲人是谁

2021-03-06 来源:腾讯网历史

方拱干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唐朝的诗人曾写下《陋室铭》歌颂情怀,表达“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尚情操;清朝时期的方拱干也曾写下过一篇《何陋居集》,这里面共有934首诗,记录的是1659年~1661年自己被流放宁古塔的岁月,甚至说到了这里,有10个黄泉都不怕了,宁古塔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众所周知,在清朝时期,满朝的文武百官,上一秒可能还文之淘淘,言之灼灼,下一秒可能就冒犯了天威,被天子流放,去往苦寒的宁古塔,还有些女囚犯会发配给披甲人为奴,那么宁古塔究竟在哪里,环境这么苦寒!披甲人又是什么人呢?

宁古塔的历史

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记载:“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说明宁古塔是也苦寒之地,离京城十分遥远,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都说紫禁城的风水养人,可是去宁古塔得行七八千里的路程,很多犯人还没到宁古塔就已经死在了路上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将它比作黄泉路了。

宁古塔的准确位置是黑龙江、吉林这片北方管辖的基地,是满语的一种转写,其原本的意思是六个,六为宁古,个为塔,宁古塔曾经也是满族的传统姓氏之一。宁古塔最开始是一片热闹之景,并非如此荒凉,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在经历后金后还在这里驻扎军队,后来顺治帝迁都北京,而宁古塔则成为了遥远的极寒之地。

在顺治时期,宁古塔十分广大,同样也是国防重镇,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根据地,甚至代收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的礼品,所以当时还和盛京齐名。不过,毕竟离京城这么远,到了康熙元年,在此设立了宁古塔将军,再到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至吉林乌拉,宁古塔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也就消失了。当朝廷有官员犯了错,可能一家人都会牵连,尤其可怜了那些女子,也会被流放宁古塔,甚至给披甲人为奴。

披甲人于流放者

甚至有可能让他们成为披甲人的奴隶满清实行的是八旗制度,在丁旗中有阿哈、披甲人、丁旗三种,其中丁旗是女真人,地位最高,披甲人则是降人,这些人的民族不一,而阿哈则是奴隶。披甲人介于奴隶和女真人之间,他们是受降后为清王朝镇守边疆的人,同样身为将士,地位却比一般的军人低。

可是披甲人却坚守着最重要的岗位,清王朝为了稳定披甲人的军心,所以会将王朝的犯人还有家属发配给他们为奴。他们被叫做披甲人,是因为他们受降后披甲上阵,为保证他们不会有异心,朝廷需要进行安抚。

虽然被发配个披甲人为奴,但是他们也并非恶魔,他们常年镇守边疆,对于级别制度没这么看重,因为他们中间就存在各个民族的成员,当有汉人流放至此,说不定还能成为朋友,大家都在这苦寒之地,其实境遇相同的人更能够体会别人的苦楚辛酸。

而这些囚犯到达了宁古塔,其实也并非被折磨致死的,最主要的还是天气太恶劣,气候环境变化大,而医疗条件又不好,甚至还会面临物资缺乏等问题。而那些原本就清贫的官员或许还能承受这种痛苦,对于原本贪婪娇惯的官员,宁古塔就像是地狱的生活一般艰苦,这种落差感极大,一般人也难以接受,更苦的是那些女囚犯,面对艰苦的环境,总是难以挺过去。

宁古塔是一个承载了300多年历史的地方,它曾经辉煌灿烂过,后来却目睹了世事沧桑,去往宁古塔的路上,回荡着流人的低沉的歌声和痛苦的呻吟,这条路是沉甸甸的,每走一步都透着艰辛,同样,宁古塔也是承载了一段沧桑的历史。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