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不光现代有投诉信箱 古代的投诉信箱更恐怖

2021-03-28 来源:腾讯网历史

说起信访,大家很可能以为就是到有关部门去喊冤告状。其实,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访,其形式古今皆有。但“信访”一词,却来源于当代。

1972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总政治部和公安部《关于加强信访工作和维护首都治安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来信来访被正式提炼成“信访”一词,之后,即成为党和政府工作中的专门用语。

说到信访,投诉信箱这个东西也值得一说,其实,这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有了。

话说,在公元683年,高宗李治驾崩。皇后武则天,在儿子继承大统后成为国家实际的掌权人,权倾朝野的皇太后。随后,为了进一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将来改朝换代做准备,武则天修改了李唐王朝的经济、文化、政治政策。

在武则天实行的政策中,有一项制度比较有意思,那便是:在宫中设“匦”。所谓“匦”,就是盒子的意思,它的形状和信箱大同小异,功能亦与信箱如出一辙。在皇宫里摆设信箱,是为了干什么?收取来自臣子的意见信,达到广开言路的目的。

武则天的初衷是很好的,在当时那个年代鲜有政治家能有此等远见卓识。但是,武则天没有意识到,这种颇为先进的征求意见系统没有取得太好的收效,反倒助长了告密的风气。《旧唐书》有云:“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甚至于,为了规范管理,武则天还设立了匦使院,这个机构是专门负责处理意见信的,该机构的最高长官为知匦史,隶属于中书省,职级较高。但凡老百姓遇到了冤屈,或大臣有匡正补过的想法,都可以写成材料,投放到匦里。如果想向朝廷进献什么颂赋,也可以在信箱里投稿。根据信件类别的不同,匦的种类也有不少,可以说是各司其职。

《资治通鉴》记载:“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申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技者投之。”原本像武则天这样站在权力阶层最顶端的存在,是极少知晓民间善恶的。但匦的出现,让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开始接地气,所以“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

但是,凡事不能总是朝着好的方向看,“匦”及举报系统的诞生,同样为祸事埋下隐患。

武则天认为,当时的不法分子之所以逍遥法外,很大程度是因为执法部门的不查导致的。而执法部门的不查,并不是因为工作效率不足,而是因为很难面面俱到。倘若设立了举报系统,便可让老百姓或朝臣成为不法现象的监督者。

为了鼓励人们检举揭发,武则天实行了一套奖惩政策:“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

这里的“供五品食”所指的又是什么呢?

就是两升精米、两升白面、一升半酒水、三分牛肉、两枚瓜以及一些蔬菜佐料。当时的唐朝虽然正值盛世,但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只要写一封举报信,就能在驿站享受到此等待遇,所以当时有许多老百姓打着检举揭发的名义去蹭饭。于是乎,“四方告密者蜂起”。

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能捕风捉影地抓到一些犯罪现象的苗头,就能去检举揭发。关键在于,没人需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说对了便说对了,说错了也不会被追究,即便胡说八道也能混到饭吃。

为了取信于官府,那就随便说一些有的没的,街坊邻里或熟人的闲话。胆子大一点的,便说朝中官员的坏话。万一确有此事呢?倘若真的举报成了,不但能混到五品食吃,还能混到五品官做,这笔买卖怎么看的划算得很。

告密的告得过瘾,但朝臣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谁都不敢说话被人捉住把柄,干脆缄默不言。至于来俊臣等一众因为举报制度而崛起的酷吏,更是无恶不作,令忠义之士闻风丧胆。严刑峻法和酷吏当道的情况,让满朝文武人人自危。每天上朝之前,大臣们都要与家人拥抱道别,“未知复相见否?”。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生离死别,谁能保证自己能否活着下班?

这种混乱的情况持续了十多年,直到来俊臣被诛杀后,这场闹剧才落下帷幕。讽刺的是,请君入瓮的典故,同样发生在鱼保家的身上。武周王朝的举报信箱,便是此人发明的。可靠信箱讨好女皇帝的鱼保家不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也被维系在小小的信箱上。后来,武则天收到一封举报信,指控的就是鱼保家替别人制造兵器意欲谋反的罪行。

哪有君王会容忍臣下生有反骨?

于是乎,鱼保家被武则天诛杀,死在了自己设计的举报信箱上。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